“科举制度较广泛地向地方各阶层的地主们,打开了入仕的途径,因而与各地地主特别是过去的所谓寒门、商人、地主等……通过科举也取得了高官厚禄,参与政权中来。”该材料说明科举制度( )
A.扩大了选拔官员的范围 | B.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
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 D.束缚了当时人们的思想 |
20世纪50年代,中国出现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的新形式,并迅速在全国掀起公私合营的浪潮。“浪潮”是指()
A.工商业的改造 | B.“大跃进”运动 |
C.人民公社化运动 | D.农村合作化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最大成果是()
A.颁布了《共同纲领》 |
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
我国在“一五”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是:工业占58.2%,农林水利占7.6%,运输邮电占19.2%,文化教育和卫生占7.2%,其它占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大体是1:7.9.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A.优先发展重工业 | B.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
C.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 D.三大改造稳步推进 |
辽宁农民在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信中的“这个梦想实现了”是因为()
A.土地改革 | B.农业合作化 |
C.人民公社化 | D.大跃进运动 |
电影《农奴》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藏族奴隶娃子强巴从过去被迫装哑巴到解放军的帮助下开口说话的不平凡人生经历。电影《农奴》主要歌颂了()
A.抗日战争的胜利 | B.“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 D.西藏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