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报道,明年“南京的记忆”将作为俄罗斯庆祝卫国战争胜利66周年活动的一部分,这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首次赴东欧展出。自1986 年以来 , 已有多名日本在职的内阁大臣公开否认日本的侵略史实。例如1994年5月 , 羽田内阁的法务大臣永野茂门在就职不到一个月便公开说 :“ 把太平洋战争定为侵略战争是错误的 ”,“南京事件纯属捏造 ”。
材料二:钓鱼岛撞船事件后首次中日首脑正式会晤“胡菅会”11月13日傍晚终于在横滨匆匆登场,尽管会谈仅仅22分钟,但成了APEC峰会期间最大新闻亮点,日本主流大报纷纷将“胡菅会”作为头条新闻。虽然中日首脑会晤失去了往日的亲热和笑容,而略显拘谨和勉强,但这也正是目前中日关系的一个真实写照,至少破解了两个月来中日关系一个“僵局”,释放出积极的信号。据不完全统计,最近4年间,中日领导人在双边互访及各种场合会晤次数在20次以上,胡锦涛、温家宝都三次踏访日本,创造了两国交往史上的新记录。可以说,中日关系之所以能够走出“小泉僵局”而“回暖春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两国高层频繁热络的互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 南京事件 ”指什么 ?在这次屠杀中有多少中国人被杀害呢?
(2)上述材料表明日本国内对侵华战争的态度怎样?日本政府的这种态度将会造成什么后果?
(3)你认为近年来中日之间政治关系结“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
九年级2班组织一次活动,主题是《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请你参加。
步骤一:走进三次科技革命
(1)请你列举工业革命中交通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2)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增强,这是因为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第三次科技革命加强了世界经济的什么趋势?
步骤二:回顾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的关系
(4)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而中国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英国用他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请问,《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5)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逐步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他们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20世纪初,《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请问该条约中什么内容最能体现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6)近代中国历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探索史。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作出了无数探索,请写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两次探索。
(7)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的发展。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我国为了跟踪世界先进科技水平、发展高新技术,制定了“八六三计划”。实施这个计划后,我国取得了很多成就,请举出一例。
步骤三:反思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8)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世博会是综合反映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水平及成就的大型展示活动,它以其规模宏大、影响深远被誉为“经济、科技、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世界第一届工业世博会,……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的无限想象力。天时、地利、人和催发了第一届世博会在英国的诞生
(1)英国之所以举办第一届世博会,是因为英国当时的政治、经济、科技方面都走在世界的前面,请列举这三方面的史实说明之。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许多国家争相举办世博会。1893年美国纽约取得了世博会的主办权。
(2)如果为第二次科技革命专设一个展厅,下列哪些最新科技展品可以展出?( )
A.本茨汽车 | B.爱迪生电灯泡 | C.瓦特蒸汽机 | D.电报 |
材料三:1937年巴黎世博会,主办方意识到,他们所要展示的世界正经历着曲折;经济大萧条,失业状况加剧、通货膨胀、战争阴影笼罩……这一系列问题促使主办国对本届世博会寄托了更多的期望。……巴黎世博会在“和平与进步”的呼声中落下帷幕,它的巨大成功传达着人们对美好世界的向往与期盼。
(3)材料中的“经济大萧条”指什么?“战争阴影笼罩”的史实有哪些?(举两例)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世博会对推动人类的进步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请回答:
(1)阅读下列材料:
法国《人权宣言》宣称: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整个主权来源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1)根据材料概括《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人权宣言》对法国大革命的进程有何影响?
(2)拿破仑是法国历史上一位传奇式的人物,后世对他的评价众说纷纭。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下表中与评价相对应的拿破仑的活动史实。依据下表,说说你学到的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史实 |
评价 |
① |
适应了资产阶级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成为资产阶级的“皇帝” |
② |
以法律形式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成为近代欧洲各国资产阶级法典的范本 |
③ |
既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现代文明的美国历史,是从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
——列宁
(1)阅读材料一中的历史图片,给A、C两幅图片写上小标题,并说出与这两幅图片有关的事件的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把四幅图片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3)阅读材料二,说出材料中这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指的是哪次战争?这次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4)这次战争的主要领导人是谁? 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他进行简要的评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640年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这次革命不仅仅反映了英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
——马克思
(1)材料一中的内容出自哪部文献?它是何时由何机构颁布的?
(2)颁布此文献的目的是什么?指出英国国王与国会之间的关系,并说明英国确立了什么样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O m
(3)如何理解材料二中“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含义。
(4)纵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程,你有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