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二: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变法内容?
(2)公元前350年,秦国平民张三,因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倾,宅九亩。张三这是因为哪一项改革措施而获田产的?
(3)以上改革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4)材料二反映了历史上的什么历史事件?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什么改革内容?
(5)材料二的措施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并请你谈谈你对我国推广普通话积极意义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这点子觉悟,一面算是学问进步的原因,一面也算是学问进步的结果。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是感觉不足。——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2年4月)
⑴列举从“器物上感觉(中国)不足”的代表人物。为此他们在实践上有何行动?
⑵中国人从“制度上感觉不足”,为此相继开展了什么政治活动?这 些活动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如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减少10万匹。在洋务企业的刺激下,中国沿海一些地区部分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和手工业作坊主开设工厂,雇佣工人进行生产。
材料二:“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用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完全被忽视了。”
⑴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写出两点)。
⑵材料二中 “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更为可取的方面”分别指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最近这两天发生在那里的情形却是用任何笔杆子都是无法恰当进行描述的。不分青红皂白的抢劫被认可,所有的房间都是被洗劫一空。清国的艺术品有的被带走,有的体积太大无法搬走就把它砸掉……——《纽约日报》1860年10月9日
材料二:联军占领北京以后,曾 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便继以私人抢劫。——1900年瓦德西给德 皇的信
⑴材料一、材料二各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⑵在材料一这一历史事件中,有一个国家趁火打劫,给中华民族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这个国家名称及损失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⑶材料二的结果如何?对中国社会性质有什么影响?
⑷通过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
(一)改错题(每小题有一处错误,请找出并订正。)
(1)为了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错误:订正:
(2)“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该诗中带领湖湘子弟收复新疆的是张之洞。
错误:订正:
(3)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江南制造
总局和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错误:订正:
(4)图形象地反映了1911年发生的五四运动的成果。
错误:订正:第4小题图片
(二)辨析题(请找出一处错误,并说明理由)
(5)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消息传出后,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中国居民,欢欣鼓舞,热烈庆祝。
错误:
理由:
红军不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涯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分﹚
(2)材料中的“远征”指什么事件?﹙2分﹚写出此事件的起止时间?﹙2分﹚此事件的实质是什么?﹙2分﹚
(3)诗中的“三军”指哪些军队?﹙3分﹚该事件胜利的标志是什么?﹙2分﹚
(4)写出红军在“远征”过程中经过的“水”。﹙列举三例﹚﹙3分﹚
(5)你认为今天的我门应当发扬哪些“远征”精神?﹙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