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和长江是孕育中华文明的两条母亲河,在这里产生了许多灿烂的文化。
据此请回答:
(1)请分别列举黄河和长江流域一个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
(2)此时黄河和长江流域代表性的粮食作物分别是什么?
(3)相传远古时,我国大地上分布着许多部落,其中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主要是哪两个部落?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查尔斯·P·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一书中记录的英国每年申请专利数变化如图:
材料二:19世纪下半期开始的这次工业革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新机器、新材料、新工艺的发明与推广;新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发明与利用。人类由此进入“电气时代”,并开始向现代社会迈进。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九上)
材料三:六个重要国家生产增长指数表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国家 年份 |
美国 |
英国 |
联邦德国 |
法国 |
意大利 |
比利时 |
1938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949 |
174 |
113 |
100 |
112 |
101 |
109 |
1955 |
219 |
134 |
178 |
149 |
150 |
135 |
注:表格里的数字以1938年为基数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九下)
材料四:
材料五: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交通和交往手段的发展,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
——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反映的历史事实与英国近代史上什么历史事件有直接因果关系?
(2)根据材料二,写出这次工业革命的新能源和新动力
(3)材料三中,20世纪50年代生产增长最快的是哪一国家?这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4)在材料三中增长最快的国家帮助下,日本经济在二战后取得了长足进步,根据材料四说出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
(5)根据材料五,谈谈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20世纪以来,世界风云变幻,促使国际格局不断调整。然而,“和平与发展”是永久的主
题,就此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半个世纪以来的大国之间的关系。
材料一:
条约一 |
条约二 |
|
领土 |
由法国收回阿尔撒斯和洛林 |
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 |
军事 |
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 |
|
政治 |
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
|
赔款 |
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 |
|
殖民地 |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
(1)条约二表面上“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实质上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会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新秩序?
材料二: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表示赞成《大西洋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强调战胜共同敌人的重要性;签字国保证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与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作战,与盟国合作,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
(2)《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哪一国际组织成立?
材料三:“在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后二至三个月内,苏俄(联)依据以下条件协助同盟国参加对日战争:外蒙古的现状须予维持,同时维护中华民国在满洲完整的主权,(日本)千岛群岛让与苏俄(联)。”
(3)材料三节选自一国际性会议,此次会议也决定战后成立国际组织,该国际组织是指?
材料四:
(4)材料四是哪一政策的产物?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建立,标志二战后形成何种世界格局?
(5)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认为在国际政治关系变幻莫测的当今,我国应怎么做才能处于有利地位?
改革与人类社会的进步相伴而生,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中外改革的历史,九年级(1)班组织了一次中外改革的探究。请你与同学们一起展开讨论。
材料一:(公元前356年,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僇(lù)力本业(努 力搞好农业),耕绢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极大地调动了民众务农和作战的积极性。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采取什么措施调动了民众务农的积极性。
(2)变法中对于封建制度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的措施是什么?
材料二: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1861年起,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同样在这一年,大清恭亲王奕訢等大臣上奏的《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一项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自救运动开始了。
(3)材料二中“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的开始时间?同时期的日本也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指出日本改革中最高瞻远瞩的一款措施。
材料三:我们原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
(4)材料三中为改正现实生活中的这一“错误”,苏俄进行的政策调整是什么?
材料四:“……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摘自罗斯福总统1933年3月4日就职演说
(5)根据材料四中的现象指出罗斯福就职时面临的困境。针对这一情况,罗斯福实行新政,渡过困境,这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怎样的借鉴?
(6)通过阅读上述材料,你能得到怎样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战后)协约国同德国及其盟国签订的一系列和约,构成了重建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华盛顿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是“远东及太平洋问题”,其核心是中国问题。……与会国签订了一个关于中国问题的公约,这个公约签订后,美国国务卿体斯掩不住得意之色,说:“对华‘门户开放’终于实现了。”
材料二: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认为自由世界必须制止共产主义的扩张。杜鲁门的这种“遏制政策”,几十年来始终是美国外交的准绳。它使美国扮演了“世界警察”的角色。……世界被分为以美苏为首的两个敌对的集团。
材料三:欧盟已经建立经济联盟,实行单一货币欧元……,在政治上成立欧洲议会、欧洲法院、,颁布欧洲宪法……长期以来,日本总是对自己政治上的“侏儒”形象耿耿于怀。日本认为要实现大国梦,必须发挥“正常国家”的作用,必须大力推动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
——《试论当代国际战略格局多极化发展均势》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国际新秩序”是指什么?指出这个“公约”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美国对苏联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在军事上表现为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盟的目标是什么?材料中日本实现“大国梦”的途径是什么?
(4)据上述材料,当今世界格局的演变的趋势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现在正在用新经济政策来学习纠正我们的许多错误,我们正在学习怎么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而而不犯这些错误……
—— 列宁
材料二 1924斯大林接手的时候,还只有木犁;当他撒手人寰而去,苏联已成为世界工业强国。1940年与1913年相比,苏联重工业增长14.5倍,轻工业只增长3.9倍,农业增长41%。
材料三 1929年10月,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雪崩似的跌落……罗斯福就任总统后立即救治……并呼吁人民支持他的“大胆试验”。
——北师大版教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苏俄是怎样的国情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新经济政策的农业方面的措施是什么?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接手后农业路线是什么?苏联经济建设中存在怎样的问题?
(3)材料三中罗斯福进行了怎样的“大胆试验”?该“试验”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该“试验”农业方面的措施是什么?
(4)从列宁、斯大林、罗斯福治理国家的实践中,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