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街头上出现“民主共和”的标语 |
B.孙中山在灯下阅读《民报》 |
C.南京市民庆祝孙中山就任大总统 |
D.学生手拿《庶民的胜利》报刊声援革命 |
如下图《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及发表的《敬告青年》一文,下列关于该杂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是由陈独秀创办的 |
B.它的诞生,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C.它是宣传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 |
D.它全部采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 |
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到:“(下课后)阅报纸,见专志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占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万恶之政府(指的是清政府)即以推倒。”日记反映的重要事件是
A.南昌起义 | B.武昌起义 | C.南京起义 | D.金田起义 |
口号是一种动力,中国近代史上有“自强”、“求富”, “民主共和”等口号。其中为实现“民族”、“民权”、“民生”而进行的政治运动是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如下图所示:根据你学过的知识,你认为,光绪帝召见康有为可能谈到的话题有①改革政府机构,重用维新人士;②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③训练新式军队,实现强兵;④是否保留君主,是否实行共和制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