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南阳武侯祠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请完成:
(1)图中人物是谁?
(2)材料中“取西蜀”“东和北拒”“水面偏能用火攻”分别指什么?
(3)请列举和他有关的两个成语。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古代历史上,曾有许多人沿着“丝绸之路”,奔波往返于欧洲与亚洲之间。漫漫的沙漠,长长的驼队和悠悠的驼铃,是他们路途中的常伴。那些穿梭往来于欧亚大陆的人们,在进行贸易活动的同时,实际上也扮演着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重要角色。
材料二: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
(1)材料一中“穿梭往来于欧亚大陆的人们”主要是什么人?他们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做出了什么重大贡献?
(2)材料一中“穿梭往来于欧亚大陆的人们”编写的民间故事集是什么?他们信奉的宗教是什么?(2分
(3)材料二中“地理大发现”指什么事件?为什么它能“拉开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城市工商业发达,最早出现了实行雇佣关系劳动的手工工场。14世纪,毛纺织手工工场内已有细致的分工,有洗毛、染毛、纺线、织呢、整绒等20道工序。每个生产者熟练地在一道工序上劳动,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选自九上历史课本
材料二:这是一次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最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举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语
材料三:新航路开辟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实质是一种什么经济形态,最早出现在哪国的什么时候?
(2)材料二恩格斯描述的是欧洲的一场什么运动?最早产生于哪国?它宣扬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性质如何?
(3)材料三中菲律宾的马克坦岛有一座纪念碑,正面纪念麦哲伦,反面纪念杀死麦哲伦的拉普拉普。请说明这样做的原因。
(4)材料一和材料二、材料三之间有什么关系?

认真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一: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
材料二:如图二: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展示带兵随从天子作战。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的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了一个强盛的国家。
材料三:如图三。。。。。。。。。它将原有的无条件赏赐改为了有条件分封,将豪绅显贵跟王室紧密联系起来,加强了中央权力,形成了欧洲封建等级制度,奠定西欧骑士制度的基础,也为日后加洛林王朝的强盛创造了条件。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它是哪一期间形成的?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三反映的等级制度的形成源于哪两国的什么制度?当时两国分别处于什么社会?
(3)材料二、三在土地分封和影响上有什么共同点?

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想一想:
(1)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今已归日本”?
(2)“颐和园又搭天棚”又是要干什么?
(3)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说明了什么问题?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为反抗外来侵略,英勇的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的抗争,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和革命志士。请阅读下图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1)图1中的人物是谁?与中国历史上哪一事件有关?这一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图2中的人物是谁?用一句话来概括他在反侵略斗争中突出的英雄事迹。
(3)图3中的人物是谁?牺牲在哪次战役中?这场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重要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