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前,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
B.萨拉热窝事件的爆发 |
C.英法与意德间的矛盾的激化 |
D.英国和德国为欧洲争霸 |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要求:“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体现这一战略方针的军事行动是
A.转战陕北 | B.挺进大别山 |
C.淮海战役 | D.渡江战役 |
对于现在的中日钓鱼岛争端,有专家评论说:“面对中国的崛起,日本的危机感剧增。日本想借钓鱼岛问题联合美国发动对中国的战争,以第三次打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这位专家眼中的日本“第一次和第二次打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应该是指
①甲午中日战争 ②逼迫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 ③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全面侵华战争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② | D.①②③ |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不正确的是
A.九一八事变―――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 |
C.七七事变―――揭开了中华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
D.百团大战―――提高了国民党军队的威望 |
在特定的历史阶段, 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 具有明星的时代气息. 下列口号标语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②打到列强, 除军阀③誓死力争, 还我青岛④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③④ |
C.③②①④ | D.④①③② |
下列关于“五四爱国运动”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
B.五四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
C.它提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斗争口号 |
D.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