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常用“饮鸩止渴”来告诫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将来之祸患。世界现代史上英法曾把“饮鸩止渴”的绥靖政策推向顶点的会议是 ( )
| A.巴黎和会 | B.华盛顿会议 | C.雅尔塔会议 | D.慕尼黑会议 |
1914年6月,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夫妇,对这一事件评价正确的是:()
①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气焰,维护了世界和平
②是恐怖主义的暗杀行为,不值得赞扬
③维护了塞尔维亚的独立和安全
④被帝国主义利用,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②③ |
一位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了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引爆“一战”的“火星”是()
| A.三国同盟的形成 | B.三国协约的形成 |
| C.慕尼黑会议 | D.萨拉热窝事件 |
“If I have seen farther than others,it is because I was standing 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句名言出自近代自然科学奠基人()
| A.爱迪生 | B.牛顿 | C.达尔文 | D.爱因斯坦 |
被誉为“南美解放者”的是()
| A.玻利瓦尔 | B.圣马丁 | C.伊达尔哥 | D.苏克雷 |
“1640年的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并不只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欧洲范围的革命”属于()
| A.资产阶级革命 | B.社会主义革命 |
| C.工业革命 | D.新民主主义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