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库的上游,将废弃农田和盐碱地改造成大面积芦苇湿地,通过生物降解、吸收,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对水源造成的污染问题,使水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湿地中生物种类多样,可利用负反馈调节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 |
B.从废弃的农田到芦苇湿地的变化,体现了人类的活动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进行 |
C.芦苇湿地构成了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 |
D.该湿地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
下列物质吸收方式中,符合下图两种曲线的是
A.肾小管吸收原尿中的葡萄糖 |
B.胃黏膜上皮细胞吸收食物中的乙醇 |
C.葡萄糖进入人的红细胞 |
D.肝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氨基酸 |
以下关于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选项数共有
①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原核细胞染色,观察到红色的是拟核
②花生子叶细胞中脂肪的鉴定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或者红色的脂肪滴
③鉴定还原糖时,要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④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烘干后,用健那绿染色,线粒体被染成蓝色
⑤还原糖和蛋白质的检测实验中均需水浴加热
⑥视野中观察到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的细胞,不能据此判断该细胞正在失水
A.2项 | B.3项 | C.4项 | D.5项 |
如图1所示的甲、乙、丙三个渗透装置中,三个漏斗颈的内径相等,漏斗内盛有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且漏斗内液面高度相同,漏斗口均封以半透膜,置于同一个水槽的清水中。三个渗透装置的半透膜的面积和所盛蔗糖溶液的体积不同,如表所示。
装置编号 |
甲 |
乙 |
丙 |
半透膜面积 |
S |
S/2 |
S |
蔗糖溶液体积 |
T |
T |
2T |
图2中曲线1、2、3表示漏斗液面高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则曲线1、2、3与甲、乙、丙三个装置的对应关系是
A.1—丙;2—甲;3—乙B.1—乙;2—甲;3—丙
C.1—甲;2—乙;3—丙D.1—丙;2—乙;3—甲
如图表示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图①a~e过程中,代表细胞分泌Na+过程的是e |
B.在图①所示的结构中,主要由A物质决定着不同生物膜的功能差异 |
C.与图②中曲线Ⅰ相符的过程是图①中的过程a或e |
D.在图①所示的结构中,A和B物质大都不是静止的 |
如图表示一中间隔以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的水槽,两侧分别加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然后在半透膜两侧加入等质量的麦芽糖酶,在加入麦芽糖酶前后a、b两侧液面的变化是
A.加酶前a侧液面上升,加酶后b侧液面上升并高于a侧液面 |
B.加酶前a侧液面上升,加酶后b侧液面上升并等于a侧液面 |
C.加酶前后a、b两侧液面不变 |
D.加酶前a、b两侧液面不变,加酶后b侧液面上升并高于a侧液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