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
A.C、H、O、N、P、S六种元素 B.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
C.新陈代谢 D.细胞分裂
下表是退耕还林后,某生态系统在20年内群落自然演替所经历的“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中优势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单位:株/平方米)
第1年 |
第5年 |
第10年 |
第15年 |
第20年 |
|
物种a |
5 |
10 |
2 |
0 |
0 |
物种b |
1 |
2 |
5 |
3 |
3 |
物种c |
0 |
1 |
3 |
8 |
6 |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第1-20年内,该生态系统中物种的丰富度先不断升高然后再逐渐降低
B.第1-10年内,物种b逐渐成为优势物种,主要与其重合周期较长有关
C.第1-5年内,物种a密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该种群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
D.第10-15年内,物种a逐渐消失的原因可能与其不能适应弱光环境相关
流经某一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
A.进入该生态系统的全部太阳能。 |
B.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传递给初级消费者的全部太阳能。 |
C.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
D.照射到该生态系统内所有植物上的太阳能。 |
图中a、b、c、d表示某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箭头表示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a和c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
B.c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c2的能量就越少 |
C.d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
D.b的含量增加将减缓温室效应 |
某河流中五年前引进了一种外来植物(甲)。跟踪调查发现,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土著食草鱼类和水草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的种内竞争不断增强 |
B.甲的引进并不能改变该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 |
C.大量投放土著食草鱼类可有效控制甲的蔓延 |
D.该河流中所有的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 |
下面是某生态系统的三个图形,图1中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的甲和己均代表的是第二营养级,属于一个种群 |
B.调查图1中的戊和庚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 |
C.若图2中的曲线Y代表的是该生态系统中丙的数量变化,则b点对应的是图3中的t2时刻,此时可适当捕获 |
D.当丙刚迁入到这个生态系统的短期内,数量变化如图2中的曲线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