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同学做了下面4个实验,在每个实验前,都将数量相同、形状大小基本相同的同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滴加无菌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你认为哪一个实验更能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
A.甲组直接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直接放在自然条件下 |
B.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直接放在自然条件下 |
C.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灭菌后放在自然条件下 |
D.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灭菌后接种细菌,再放在无菌条件下 |
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的横切面装片和撕下的蚕豆下表皮装片时,可以从视野里看到下面有关气孔的两个图像。下列观察正确的是()
A.图a、图b都是气孔的侧面观 |
B.图a、图b都是气孔的上面观 |
C.图a为侧面观,图b为上面观 |
D.图a为上面观,图b为侧面观 |
细菌和真菌培养的正确操作过程是()
A.配制培养基 → 高温灭菌 → 接种 → 冰箱 |
B.配制培养基 → 接种 → 高温灭菌 → 冰箱 |
C.配制培养基 → 高温灭菌 → 接种 → 30℃恒温箱 |
D.配制培养基 → 接种 → 30℃恒温箱 → 观察 |
在一台光学显微镜的镜头盒里有4个镜头(如下图所示),若要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大,应选用哪一组镜头()
A.甲和丙 | B.乙和丁 |
C.乙和丙 | D.甲和丁 |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探究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广口瓶底部分别放上纱布,再将相同数量的玉米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周后记录发芽情况如下表:
编号 |
处 理 方 法 |
实验结果 |
甲 |
干燥的棉花,置于25 ℃的橱柜 |
种子不萌发 |
乙 |
潮湿的棉花,置于25 ℃的橱柜 |
种子萌发 |
丙 |
潮湿的棉花,置于冰箱冷藏室(4 ℃) |
种子不萌发 |
丁 |
棉花和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置于25 ℃的橱柜 |
种子不萌发 |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丙装置可作为甲装置的对照
B.甲、乙对照可知适量的水分是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C.丙装置证明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D.本实验证明种子的胚完整而且有活力是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