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学家从温暖南极考察车内走到寒冷的室外,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
①体温下降
②身体耗氧量的变化
③皮肤血管血流量增加
④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
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⑥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
A.②④⑤ | B.①④⑥ | C.③④⑤ | D.②⑤⑥ |
图甲和图乙均来源于某生物(基因型为 AaBb)的同一个细胞的某分裂时期的图像,图丙为染色体 7 的放大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有两个染色体组,8 条染色单体
B.染色体3中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的不同,不可能是交叉互换造成的
C.基因B、b一定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分离
D.图甲所示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
黄曲霉素是毒性极强的致癌物质,在细胞中还能干扰 mRNA 与 DNA 的合成、干扰某些 tRNA 与氨基酸的结合。据此推测,幼鼠长期摄入较多黄曲霉素后,机体不可能出现()
A.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异常 |
B.血浆蛋白减少影响内环境稳态 |
C.抑癌基因突变成为原癌基因 |
D.生长缓慢且免疫系统功能紊乱 |
细胞膜塑形蛋白促进囊泡形成的机制揭示,为了将细胞内的废物清除,细胞膜塑形蛋白会促进囊泡(分子垃圾袋)形成。将来自细胞区室表面旧的受损的蛋白质带到内部“回收利用工厂”,在那里将废物降解,使“组件”被重新利用。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细胞膜塑形蛋白、核酸、淀粉等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在排列顺序上都具有多样性 |
B.“分子垃圾袋”应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该结构具有流动性的特点 |
C.“回收利用工厂”可能是溶酶体,“组件”可能是氨基酸 |
D.细胞膜塑形蛋白在合成过程中,核糖体提供场所、线粒体可提供动力 |
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史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都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 |
B.孟德尔用豌豆做实验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但没有提出基因的概念 |
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
D.萨顿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并发现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
下表是用洋葱为材料做的实验,其中实验名称、观察部位和实验现象都正确的是
实验名称 |
观察部位 |
实验现象 |
|
A |
观察植物细胞的失水 |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
紫色区域变小 |
B |
观察有丝分裂 |
根尖分生区 |
多数细胞染色体排在细胞中央 |
C |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
根尖分生区 |
多数细胞是正常的二倍体细胞 |
D |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
细胞多数区域呈绿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