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关于群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说明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
| B.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
| C.雪松种子常落在母株附近而形成集群分布,属于群落的特征 |
| D.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
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在生长阶段体内物质的转变情况,图中a、b为光合作用的原料,①一④表示相关过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①过程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
| B.光合作用过程中[H]来源于①过程中水的光解,用于③过程C3的还原 |
| C.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除了产生了[H]、ATP外,产物中还有丙酮酸 |
| D.②、④过程中产生ATP最多的是④过程 |
下图表示同一生物体内不同体细胞的基因表达状况,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中黑色方框表示表达的基因 |
| B.图中的3种细胞的基因组成具有特异性差异 |
| C.图解可说明细胞的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
| D.图中白色方框表示“沉默”的基因 |
把混有反应物的液体,加到捣碎的土豆汁液中(酶液),在37℃下观察到某些反应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甲设计的对照实验是用蒸馏水代替反应物,加入酶液中,也可观察到该反应现象;学生乙设计的对照实验是用蒸馏水代替酶液,加入反应物中,则观察不到该反应现象。下面是对此问题的解释,其中可能性最大的一项是
| A.酶催化的反应即使完全没有反应物,也可缓慢进行 |
| B.酶由于被蒸馏水溶解出来,因而能进行反应 |
| C.由于该酶液中混有与反应物相同的物质 |
| D.由于该酶液中混有催化同一反应的多种酶 |
取某种植物生长状态一致的新鲜叶片,用打孔器打出若干圆片,将圆片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每组各置于一个密闭装置内,并分别给予a、b、c三种不同强度的光照,其他条件一致。照光相同时间后,测得各装置内氧气的增加量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装置内增加的氧气来自于水 |
| B.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停止 |
| C.丙组装置内的CO2含量照光后比照光前低 |
| D.该图反映了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
下列各项均是有关显微镜操作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操作是
| A.标本染色较深,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 |
| B.将位于视野内右上方的图像移向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
| C.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需要先升镜筒,以免镜头破坏装片 |
| D.转换高倍物镜之前,应先将所要观察的图像移到视野正中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