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
史实 |
结论 |
| A |
1977年,我国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 |
科教兴国战略正式实施 |
| B |
上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
中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 |
| C |
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
世界性饥饿问题得以解决 |
| D |
2003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 |
中国航天科技步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
“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马克思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这一观点显然不适合用于评价( )
| A.永安建制与定都天京 | B.北伐、西征和东征 |
| C.《天朝田亩制度》的制定 | D.《资政新篇》的颁布 |
有学者认为,“近代条约制度把西方的法治概念和对游戏规则在参加者之间平等讨价还价的概念引入中国……打破了官方对商业的垄断和对私商的任意侵夺,要求清政府将税收制度公平和透明化。”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近代条约制度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经济 |
| B.近代条约制度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
| C.近代条约制度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
| D.近代与列强签订的条约具有平等性 |
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最主要是指( )
|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 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
|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 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 |
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 |
| 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
| 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
| 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 |
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构就是议会。下列有关近代西方议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英国“光荣革命”开创了议会制 |
| B.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对国会负责 |
| C.法国总统任命内阁需经众议院同意 |
| D.德意志帝国议会掌握完整的立法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