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以下对这段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 A.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关节点 |
| B.折射出全体国人均要求改革的社会思潮 |
| C.救国是当时多个新兴力量的共识 |
| D.反映了中国追求近代化途径的多样性 |
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和平之旅”访问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下列有关史实正确的有()
| A.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 | B.促进了两岸关系新的发展 |
| C.倡议海峡两岸实行三通 | D.达成“海峡两岸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中共1982年和1956年确立与各民主党派的方针比较,新增的有()
| A.荣辱与共 | B.互相监督 | C.肝胆相照 | D.长期共存 |
下列作品属于法国艺术家的是()
| A.《拿破仑加冕》 | 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
| C.《播种者》 | D.《格尔尼卡》 |
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对辛亥革命正确评价的是()
| A.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是彻底失败了 |
| B.从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境遇来看,是失败了 |
| C.给封建君主专制致命的一击,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是完全胜利了 |
| D.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是胜利了 |
宗法制度的准确理解应该是( )
| A.以血缘亲疏与嫡庶确定继承关系的制度 |
| B.以性别为基础进行土地分配的制度 |
| C.以血缘亲疏与嫡庶选拔官员的制度 |
| D.以血缘亲疏与嫡庶分封诸侯的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