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主动“捐帑”、“报效”。……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这反映出( )
| A.明清商帮势力强大 |
| B.官商勾结是徽商崛起的重要原因 |
| C.获取功名是富商大贾经商的最终目的 |
| D.明清富商大贾难成社会革新的力量 |
陈旭麓先生说:“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含义,实际上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能够论证一观点的是()
| A.清廷官僚体系由此开始发生被动转变 |
| B.形成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
| C.向西方学习成为精英和普通民众一致的选择 |
| D.反映时代脉搏跳动的改革思想日渐增多 |
1906年《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几乎所有西方大国都向驻上海的领事馆派出了司法官处理司法事务。”出现这一情况的最初依据是 ()
| A.《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 B.《马关条约》 |
| C.《辛丑条约》 | D.《九国公约》 |
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曾下令立一块“宦官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牌,但事与愿违,明王朝却成为了历代宦官干政最烈的王朝之一。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 )
| A.明朝皇帝懦弱 | B.明朝推行特务统治 |
| C.封建专制制度 | D.明初废除了丞相制度 |
近年来,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电视剧持续热播。若电视剧中出现下列剧情,你认为有违历史的是 ( )
①《汉武大帝》中汉武帝亲自指挥平定“七国之乱”
②《隋唐英雄传》中,一读书人以科举成名,官至礼部侍郞
③《大宋提刑官》中内阁大学士辅佐朝政
④《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贾谊·治安策一》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 )
| A.察举制 | B.推恩令 | C.郡县制 | D.封国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