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人臣之于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之所以有劫君弑主也。”材料观点( )
①建立在性恶论基础上 ②认为君臣之间无信任可言
③为君主专制出谋划策 ④成为君权神授的思想来源
| A.①② | B.①②③ |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 A.洋务运动 | B.维新变法运动 |
| C.义和团运动 | D.新文化运动 |
据史书记载:“清朝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道光时期是徽商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
| B.徽商在清末民初衰落 |
| C.清政府的压制导致了徽商的衰落 |
| D.徽商衰落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有关 |
中国古代地主占有大量良田,而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兼并现象始终无法根治,这是因为
| A.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
| B.地主实力强大,专制王朝也无法控制 |
| C.土地兼并是正常现象,即使是开明的政治家也会忽略这一现象 |
| D.专制王朝禁止农民私自开垦荒地,只能耕种地主的土地 |
据史料记载,乾隆皇帝对英商送给他的时钟不屑一顾,说中国小民无此物者甚众,但从来没有误了早上起来下地,也从来没有误了晚上回家睡觉。对此现象,下列评价确切的是
| A.乾隆帝为维护国家尊严,痛斥侵略者的野心 |
| B.乾隆帝认为中国农民勤劳自觉,不需要时钟 |
| C.是小农经济下的一种天朝上国的心态的流露 |
| D.乾隆帝为维护天朝体制,担心小农玩物丧志 |
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朝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书,你为这本书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书名是
| A.《坊墙倒塌以后》 | B.《汴河两岸》 |
| C.《长安城的落日》 | D.《宋代东京城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