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唐初诏令男20岁、女15岁即要结婚成家。唐玄宗又敕令,男15岁、女13岁,听婚嫁。“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以进考第”。该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人口增长 | B.稳定地方秩序 |
C.完善政绩考核 | D.增加政府收入 |
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导致诗歌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门阀政治的衰落 | B.唐代都城的变迁 |
C.科举制度的出现 | D.唐代气候的变迁 |
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
A.唐朝的门下省 | B.宋朝的枢密院 |
C.明朝的内阁 | D.清朝的军机处 |
中国古代的一位思想家认为:“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 ”,“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据此判断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 | B.老子 | C.墨子 | D.韩非子 |
春秋战国时期名家代表早期逻辑思想,被荀子批评为“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为治纲纪”。韩愈抨击佛教“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这些评价实际上反映了()
A.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多样化发展 |
B.名家研究逻辑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
C.儒家思想重视为社会现实服务 |
D.佛教盛行给封建统治带来诸多隐患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A.荀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B.程颐———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
C.王阳明——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 |
D.黄宗羲——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