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太阳直射点季节移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国际大学生节期间(11月17日),太阳直射点所在区间及移动方向是
| A.直射点位于①-②之间,并向北移动 | B.直射点位于②-③之间,并向南移动 |
| C.直射点位于③-④之间,并向南移动 | D.直射点位于④-⑤之间,并向南移动 |
当太阳直射点由②向③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口正午太阳高度角一直由小变大 | B.地球公转速度由慢变快 |
| C.北京白昼时间由短变长 | D.极昼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 |
重庆某地(29°N,106°E)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开展太阳高度观测活动。该小组在某一时刻测得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77°,据此完成下列各题。测得该正午太阳高度的可能日期及地球上开始出现极昼的纬度为()
| A.4月22日 77°N | B.5月24日 74°N |
| C.2月21日 77°S | D.8月21日 74°S |
该小组某学生通过研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发现,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可以建立模型计算得出。图为该学生建立的简单模型(已知a、b)。根据该模型,太阳直射点纬度φ(北半球φ取“+”、南半球取“-”)与a、b的关系为()

| A.tanφ=a/b | B.cotφ=b/a |
| C.tan(29°-φ)=a/b | D.cot(29°-φ)=a/b |
我国沿海某省一个课外小组测得当地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北京时间6:40和16:40,据此回答下列各题。该地的经度约为()
| A.120°E | B.125°E | C.115°E | D.110°E |
该日可能在()
| A.11月 | B.9月 | C.7月 | D.5月 |
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各题。
关于图中甲、乙、丙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皆位于西半球 | B.甲、乙在东半球,丙在西半球 |
| C.丙在乙的西南方向 | D.甲在丙的东北方向 |
若甲船于3月18日10时(区时)起,经过1小时40分钟越过了180°经线,则此时它到达地点的区时是
| A.3月18日10时40分 | B.3月19日11时40分 |
| C.3月17日8时20分 | D.3月17日11时40分 |
读南半球某区域经纬网图,回答下列各题。
①地的地理坐标是
| A.20°S,20°E | B.20°S,20°W |
| C.20°S,60°E | D.20°N,40°E |
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两地的地方时相差1小时 | B.③地位于⑤地的东北方 |
| C.③、④两地的地方时相差80分钟 | D.①②两点间距离等于②③两点间距离 |
关于晨昏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晨昏线是昼半球与夜半球分界线 |
| B.晨昏线任何时候都平分地球 |
| C.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零 |
| D.晨昏线始终与地轴在同一平面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