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读黄河流域图回答下列各题。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
A.利用综合指标划分 |
B.利用单一指标划分 |
C.以行政区划分指标 |
D.利用等雨量线指标 |
甲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要及时获取湖泊面积变化情况,最快捷途径是
A.实地考察 |
B.GPS 技术 |
C.GIS 技术 |
D.RS 技术 |
图中乙、丙、丁三地的最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A.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 |
B.酸雨、水土流失、赤潮 |
C.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 |
D.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 |
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了《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7亿左右,最多人口数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
我国最适宜人口数量为7亿左右,最多人口数量为16亿人,则16亿人口的含义是
A.人口合理容量 |
B.环境人口容量 |
C.最适宜人口数量 |
D.维持最高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
读“某城市土地利用付租能力距离递减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交通便捷程度最好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处最有可能形成的功能区是
A.商业区
B.低级住宅区
C.工业区
D.文化区
江苏省城市布局由三个都市圈(南京、苏锡常、徐州)和五条城镇聚合轴(徐连、宁通、沪宁、新宜、连通)构成。“三圈五轴”以城市为核心、城镇聚合轴为骨架、都市圈为网络,它将带动和推进全省的城市化。据此完成下面各题:三个都市圈共同的自然特点是 ( )
A.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开阔 | B.煤炭资源丰富 |
C.公路、铁路交通发达,海运便利 | D.气候条件优越,雨热同期 |
关于目前江苏省城市化得叙述,正确的是 ( )
A.三个都市圈全部分布在我国的北方地区 |
B.城镇聚合轴往往也是主要的交通干线 |
C.省内城市化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地区不均衡性 |
D.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开始出现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现象 |
在江苏省城市化过程中,下列说法可行的是 ( )
A.建设发达的交通网,干线尽可能经过市中心 |
B.加强规划,以城乡协调发展为目标 |
C.合理布局,促进苏南、苏北协调发展 |
D.提倡居民购买私人小轿车,减轻公共交通压力 |
上海浦东新区、成渝实验区、武汉城市圈是我国的三个实验区。读三个实验区的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上世纪九十年代,规划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的主要目的是 ( )
A.扩大上海市的城市规模,增强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综合竞争实力 |
B.缓解过多人口和工业给城市中心区带来的巨大压力 |
C.寻求洁净优美环境,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
D.发展新兴产业部门,缓解城市就业问题 |
制约“成渝实验区”发展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 )
A.地质灾害频繁多发 | B.自然资源贫乏 | C.交通不便 | D.劳动力素质低 |
武汉是“武汉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关于其形成和发展的正确叙述是 ( )
A.位于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水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 |
B.所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较发达 |
C.位于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中的东部经济地带,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
D.位于京九铁路与长江交汇处,水陆交通十分便利 |
材料一:2008年11月18日“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南京召开,江苏代表在发言中说:江苏省近年来不断调整能源结构,积极发展各种新能源,2008年已经形成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三大绿色能源产业链,并初具规模。其中风能产业方面,江苏省规划的“十一五”期间建设风电项目100万千瓦,现在建设和已确定的项目有如东一期20万千瓦、如东二期10万千瓦,东台一期20万千瓦,大丰风电20万千瓦等。
材料二:江苏部分城市四季有效风能情况比较表:
回答1~3题。从生态角度分析,发展风电()
A.是小投资大回报的产业 | B.可以缓解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 |
C.可以减轻对大气的污染 | D.能够完善江苏的能源结构 |
江苏正在如东市建设世纪最大的风电场,在连云港建设田湾核电站,关于其背景叙述正确的是()
A.江苏常规能源短缺,电力需求增长迅速 |
B.江苏能源结构单一,环境污染日益加剧 |
C.江苏经济实力雄厚,科技力量发达,风力发电经验丰富 |
D.江苏的交通没有形成高效的运输网,导致能源运输部不畅 |
江苏风能丰富的原因()
A.江苏位于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沿海又同时东临世界最大的太平洋 |
B.江苏省受强大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海风、陆风资源丰富 |
C.江苏地势低平,河流密布有利于风力资源的聚集 |
D.江苏科技力量雄厚,在风力资源不足的时候可以进行人造风能发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