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国土面积幅员辽阔,在进行国土开发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环境问题。读下边我国局部地区主要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甲、乙、丙三个地区国土整治的主要问题是
A.甲——防治荒漠化;乙——防治土壤盐碱化;丙——防治水土流失 |
B.甲——治理沙尘暴;乙——保护沿海红树林;丙——治理“红色沙漠” |
C.甲——预防低温冻害;乙——治理水土流失;丙——防治暴雨洪涝 |
D.甲——治理水土流失;乙——防治土壤盐碱化;丙——改良酸性土壤 |
甲、丙两个地区有共同的生态问题,形成的共同原因最主要是
A.降水条件 | B.地质条件 | C.人为因素 | D.土壤条件 |
乙地区主要生态问题在我国西北地区农业发展中也必须加以重视。解决此类问题,下列做法中最合理的是
A.将洼地改为丘陵,便于流水排泄 |
B.大规模降低土温,减少增发 |
C.增加需水量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 |
D.增加农业机械投入,兴修水利工程 |
下列四幅图中,经纬度位置相同的两点是(图中经纬线等分所在半球)
A.①和④ | B.②和③ | C.③和④ | D.①和② |
下图中,某人面北而立,左为东半球,右为西半球,前为热带地区,后为温带地区。某人的位置是(虚线为回归线和极圈)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依据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等14项指标,对我国200个城市2006年度宜居状况进行了评估。图中数字是前30名的城市在各省级行政区的分布数。图中前30名城市中,拥有宜居城市个数为1的省级行政区的组合,正确的是
A.川、云、徽 | B.湘、鄂、粤 |
C.云、湘、冀 | D.浙、闽、鄂 |
我国肉牛生产优势区域的分布格局经历了从“牧区”到“农区”的变化过程,逐步形成东北、西北、西南和黄淮海平原四大肉牛优势区。下图示意我国1980~2011年肉牛产业发展重心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吸引肉牛产业发展重心移动的主要地区是
A.黄土高原和新疆牧区 | B.东北平原和黄淮海平原 |
C.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 | D.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 |
引起我国肉牛产业重心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饮食习惯的改变 | B.牧区土地荒漠化的扩大 |
C.市场需求的变化 | D.国家政策的引导与支持 |
东部地区承转肉牛产业的有利条件是
A.山地多,草场资源丰富 | B.便利的交通 |
C.粮食、秸秆等饲料充足 | D.气候条件适宜 |
蜂农为了“追花夺蜜”,往往要不停地迁徙放蜂。读我国东线放蜂线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放蜂区域
A.平原面积占一半以上 | B.土壤肥力由南向北呈下降趋势 |
C.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区 | D.东西差异显著而南北差异较小 |
图中放蜂路线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
A.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 B.垂直地域分异 |
C.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 D.非地带性分异 |
蜂农沿图示路线放蜂途中最可能遇到的是
A.在闽粤遇山洪冲走蜂箱 | B.在皖南遇梅雨滴蜜无收 |
C.在华北遇干旱蜜源减少 | D.在东北遇初霜蜜蜂挨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