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少年游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词的题目为“早行”,词人在上阕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词人写“啼鸟两三声”,运用了什么手法?
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诗人通过写“听吹笛”,描写出了“塞上”一幅怎样的景象?
答: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梅
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 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 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 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①莓苔,苔藓植物,生长在阴湿的地方。
(1)颈联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两句诗,对“同工”之处作简要分析。
答:
(2)《落梅》一诗,因其言近旨远而成为宋代屈指可数的咏梅佳作。请结合尾联分析诗中包含的讽喻之意。
答:

阅读下面一首隋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 军 行
隋·明余庆
三边烽乱惊,十万且横行。
风卷常山阵①,笳喧细柳营。
剑花寒不落,弓月晓逾明。
会取淮南地,持作朔方城②。
注:①常山阵:兵法上将首尾呼应的一种排兵布阵之法称为常山阵。
②朔方城:汉武帝时,汉军曾攻占淮南一带,为纪念胜利在当地建胜利之城。
(1)首句“三边烽乱惊”有版本将“惊”写作“警”,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2)有人说这首诗很好地表现了作为大一统帝国的隋边塞诗中特有的“大国之气”“强国之音”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简述你的理由。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
严 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 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凤城:京城
①两首送别诗都写到“水”,各有什么寓意?请做简要说明。

②《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春闺思
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1)两首诗抒情主人公都是_________,表达的感情都是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都用生活细节表达情感,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