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梁丘据死,景公召晏子而告之曰:“据忠且爱我。我欲丰厚其葬,高大其垄”晏子曰:“敢问据之忠且爱于君者,可得闻乎?”公曰:“吾有喜于玩好,有司未能我具也,则据以其所有共我,是以知其忠也。每有风雨,暮夜求,必存吾,是以知其爱也。”晏子曰:“婴对,则为罪;不对,则无以事君,敢不对乎!婴闻之,臣专其君,谓之不忠;子专其父,谓之不孝。事君之道,导亲于父兄,有礼于群臣,有惠于百姓,有信于诸侯,谓之忠。为子之道,以钟爱其兄弟,施行于诸父,慈惠于众子,诚信于朋友,谓之孝。今四封之民,皆君之臣也,而维据尽力以爱君,何爱者之少邪?四封之货,皆君之有也,而维据也以其私财忠于君,何忠者之寡邪?据之防塞群臣,拥蔽君,无乃甚乎?”公曰:“善哉!微子,寡人不知据之至于是也。”遂罢为垄之役,废厚葬之令,令有司据法而责,群臣过而谏。故官无废法,臣无隐忠,而百姓大说。
对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丰厚其葬,高大其——垄:田埂。
B.据以其所有我——共:同“供”。
C.暮夜求,必吾——存:问候。
D.今四之民——封:疆界。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符合晏子所说“忠”的标准的一组是(  )
①导亲于父兄   ②有礼于群臣      ③诚信于朋友
④臣无隐忠     ⑤以其私财忠于君   ⑥有惠于百姓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丘据这个人是受齐景公宠爱的近臣,是个曲意逢迎的小人。他死后,齐景公想厚葬他,遭到晏子的反对。
B.晏婴认为梁丘据对君王不是真正的忠和爱,反而是蒙蔽了齐景公,阻塞了言路,使齐景公成了孤家寡人。
C.晏子犯颜直谏,指出齐景公宠信梁丘据是不对的,而且阐述了自己对于忠和孝的看法;他才是真正的忠臣。
D.齐景公是个开明的君主,他听从了晏婴的谏言,放弃了厚葬梁丘据的作法,而且广开言路,使朝政一新。

请把第三大题文言文语段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官无废法,臣无隐忠,而百姓大说。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届中考山东潍坊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吴留村
【清】钱泳
吴留村,中顺治五年进士。其明年,即选江西萍乡县知县,升山东沂州府知府。因事左补无锡县知县十三年,政通人和,士民感戴。忽有奸人持制府札立取库、金三千两。吴疑之,诘以数语,其人伏罪。乃告之曰:“尔等是极聪明人,故能作此伎俩。若落他人手,立斩矣。虽然,看汝状貌,尚有出息。”乃畀以百金,纵之去。
后数年,闽寇炽,吴解饷由海道至厦门,忽逢盗劫,已尽还之。盗过船叩头谢罪曰:“公,大恩人也。”询之,即向所持札取库金者。由是其人献密计,为内应,将以报吴。时闽浙总督为姚公启圣,与吴同乡,商所以灭寇之法。康熙十五年冬,八闽既复,姚上闻,特擢福建按察使,旋升两广总督。
留村在无锡既膺殊遇,夙驾将行,锡之父老士庶泽蒙庥者,自县治以至河干,直达于省城之金阊门,八九十里,号泣攀留,行趾相接,不下数万人。缙绅及受知之士,则操舟祖道,肆筵设席,鼓吹喧阗;或有执卮酒以献于道路者。连樯数十里依依不舍使君为之泫然士民之感德如此。
(选自《履园丛话》,有删节)
【注】①札:文书。②畀:bì,给予。③庥:xiū,保护。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后数年,闽寇炽 日:
②锡之父老士庶泽蒙庥者 被: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事左补无锡县知县十三年上书谏寡人,受中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B.畀以百金,纵之去 当立者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C.忽逢盗劫,已尽还之 俄百千人大哭(《口技》)
D.缙绅乃受知之士 安陵君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吴疑之,诘以数语,其人伏罪。
②询之,即向所持札取库金者。
(4)文中面波浪线的句子没有断句,请根据文意用“/”断开(限三处)。
连樯数十里依依不舍使君为之泫然士民之感德如此。

(届辽宁营口中考)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回答后面题目。
博爱之仁,行而宜 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节选自韩愈《原道》)
【注释】①宜:合宜,恰切。《礼记·中庸》:“义者,宜也。”②之:往。③煦煦:和蔼可亲的样子。这里指小恩小惠。④孑孑(jié):谨小慎微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博爱之 ②老子之仁义
(2)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彼 以 煦 煦 为 仁 孑 孑 为 义 其 小 之 也 则 宜。
(3)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4)在韩愈看来,老子所说的“道德”与自己所说的“道德”含义是否一致,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届江西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游大林寺
[唐]白居易
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①,历东西二林②,抵化成、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③。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④不同。初到恍然,若别 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宏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文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⑤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
【注】①遗爱草堂:白居易贬江州后,在庐山遗爱寺自己建造的草堂。②东西二林:指东林寺、西林寺。后文“化成”指化成寺。③海东人:新罗国人,新罗国地处朝鲜半岛。④聚落:村庄。 ⑤迨(dài):等到。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A.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B.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C.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D.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⑵ ()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4)用自己和话说说白居易一行游大林寺的行踪。
(5)大林寺景色优美却游人甚少,其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届江苏南通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云阳洞北小刚记
赵垣
①自云阳洞口行四十步,得小港。港之上芳树丛生,凉樾低荫。沿港而西,竹篱映水,古屋参差。时疏雨乍过,新笋解箨 ,蔷薇盛开,人语不传。惟闻山鸟唤晴,草蛙鸣动而已。
②村之侧有山,山有石峰如覆钟。垒石其上,若棋居然,俗名棋盘山。其峰盖庆忌塔,之址也。
③峰之阳不散步,下视悬崖百尺,石壁绕池,壁如玦,池如镜,如奁初启然。遂徇崖而下,水坐。坐甫定,忽有声自壁内出,各肖其人之声。同游人相顾错愕。始知陆士云所记小语小隐,疾语疾应,哗然呼啸,答响满野,惊疑景况,语极真也。随山东折,即港之。土阜隆然起者为金祝墓。其庙在港南小流水桥上。
④呜呼,昔年血战之地,今日徒见山高水深,惟留此丛祠,报赛奔走。野老村童,其亦知勤事之酬耶?太息而返。
(选自《晚清文选》,有删改)
【注】①解箨(tuò):脱壳。②庆忌塔:塔名。③奁(lián):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④金祝:宋朝抗金英雄金胜、祝威的合称。金兵攻打杭州时,两人串军民拼死抵抗,因寡不敌众,英勇就义。⑤报赛:祭祀。⑥勤事:尽职。
(1)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其亦知勤事之酬耶
(2)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自云阳洞口行四十步()
水坐()
③即港之 ()
太息而返()
(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其峰盖庆忌塔,之址也。
(4)文章第③段分别从 角度写出了小港景色 的特点。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说说这段文字与上文最后一段文字各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

(届湖北宜昌中考)纵山居闲情
山静日长
◆[宋] 罗大经
唐子西诗云:“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苍藓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 ,松影参差,禽声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随意读《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及陶杜诗、韩苏文数篇。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麛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坐弄流泉,漱齿足。归竹窗下,则山妻稚子,作笋蕨,供麦饭,欣然一饱。弄笔窗前,随大小作数十字,展所藏法帖、墨迹、画卷纵观之。兴到则吟小诗,或草《玉露》一两段,再烹苦茗一杯。出步溪边,邂逅园翁溪叟,问桑麻,说粳稻,量晴校雨,探节数时,相与剧谈一晌。归而倚杖柴门之下则夕阳在山紫绿万状,变幻顷刻,恍可入目。牛背笛声,两两来归,则月印前溪(A )。
味子西此句,可谓妙绝。然此句妙矣,识其妙者盖少。彼牵黄臂苍,驰猎于声利之场者,但见衮衮马头尘、匆匆驹隙影( B ),乌知此句之妙( C )!人能真知此妙,则东坡所谓“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所得不亦多乎!
【注释】:①剥啄:象声词,形容轻轻敲门的声音。②麛,音mí,小鹿。③山妻:隐士之妻。对自己妻子的谦词。④笋蕨:竹笋和蕨菜。⑤《玉露》:指作者所作笔记《鹤林玉露》。⑥剧谈:畅谈。⑦驰猎: 奔驰追逐。⑧乌:疑问代词,哪里,怎么,何。
(1)请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盈( ) 濯( ) 既( ) 相与( )
(2) 请将文言语气词“耳”“哉”“矣”正确填入文中的A.B.C处。
(3)请用两个逗号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准确断句。
归 而 倚 杖 柴 门 之 下 则 夕 阳 在 山 紫 绿万 状
(4)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麛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
(5) 作者认为子西诗句“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妙绝,但“识其妙者盖少”,这是为什么呢?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6) 读完全文,从文章描绘的一幅幅画面里,你发现作者崇尚一种怎样的生活?
(7) 积累链接:文中的《国风》出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A 》,“韩苏文”中的“韩”是指B (填写人名),“陶杜诗”中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直接展现其早出晚归这一田居生活的诗句是C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