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汤姆的眼珠会掉下来
查小欣
①儿子念小学二年级时,一日放学回家吃点心,我跟他闲聊,问他学校当天有没有特别事情发生,他闲闲地说:“没什么,只是汤姆的眼珠子掉了出来,我们替他拾回,他在饮水机洗了洗,放回去了,但没消毒,我担心会有细菌。”
我不太相信自己的耳朵,又不想显得大惊小怪,问:“是不是妈妈听错了?你是说汤姆的眼球吗?”
③“是,他的眼球不知为什么老是掉下来,可能要换一颗大一点的。”儿子就像在说汤姆的校服衬衣需要换大一点般轻松平常。
④我细问汤姆的眼球掉下来的原因,儿子理所当然地说:“他的左眼失去了眼球,医生替他放一个假的上去,很真的,看起来跟我们没分别。但没实际用途, 他的左眼仍是看不到东西。”
⑤同学们对于汤姆瞎了一只眼睛的事实很接受, 不会歧视或取笑他,跟他相处与其他同学无异。他的眼球随时会掉下来,也不会把他看成怪物,大家就只管替他拾回眼球,像拾回一个乒乓球,没有惊恐尖叫,不当作一回事。
⑥另一小学同学若翰生日,在他家大厦的花园开生日派对,我陪儿子前往。一班同学都到了,唯独不见若翰,我又藉此机会教导儿子准时的重要性,作为主人家也迟到, 太不礼貌,令客人感觉不被尊重,儿子代为解释:“若翰向来比较慢,我们一班同学都理解,所以不会介意。”
⑦看到若翰拖着妈妈的手,一脸真稚笑容迎面走过来,我感到十分惭愧,想马上收回刚才的评语,原来若翰是唐氏综合症患者。同学们并没有认为他迟钝、智商低,而是完全接受他是“比较慢”,不觉得他异于常人。若翰跟同学们相处融洽,大家没有特别迁就他、呵护他,他玩游戏输了同样要受罚。
⑧我在旁看着,很赞赏学校实行人性化的融合教育, 在每班录取两、三位智商有问题或身体残障的同学,贯彻一视同仁、伤健一家的精神,小朋友自幼从现实生活中学懂普世价值:人人平等,学校和家长无需特别严训孩子不要歧视残障人士。有时在街上会听到大人阻止子女用好奇眼光看瞎了眼、四肢不全、兔唇、唐氏综合症人士,又或当众跟子女说:“你不应这样盯着人家, 他会很尴尬, 他已经很不幸, 我们应同情他们, 帮助他们。”以为 这叫家教, 其实是好心做坏事, 在伤口洒盐, 要教就应早在家里教了。
⑨春风化雨, 国际学校不单教学问,也教普世价值、正确观念,用的不是书本和考试,是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把这些概念输入孩子血液中。
文章讲述了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文章②段划线句“我”听了儿子说汤姆眼珠的事,为什么会有“我不太相信自己的耳朵,又不想显得大惊小怪”这两种表现,请分别表述。
从文章整体内容来看,题目似乎因为不全面而不妥,如改为《人性化的融合教育》或《春风化雨般的教育》会更好,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契诃夫说:有教养不是吃饭不洒汤,是别人洒汤时别去看他。“别去看他”甚至“别去讥笑他”是教养,更是做人的风范。如果我们生活中有身体或智商有问题的同学,我们应该如何与他们相处,请结合文章谈谈自己的感受。(80—100字)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19分)
公交车上
旸 子
①中秋节,一个民工满心欢喜地来到火车站,接从老家来探亲的妻儿。
②这是他的妻儿第一次来广州探亲,一家三口终于在广州火车站见面了。他们上了开往工地的公交车。女人随身带来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有被褥,有锅碗瓢盆。男孩的手里还提着装有宁只雪白兔子的笼子。
③可是他们刚把东西弄上车,就遭到司机的斥骂:“带这么多东西,中途的旅客怎么上车? 你们以为这是乡下的运货站吗? 补三张票吧!”三张票就是30元,而这些破破烂烂的家当一共也值不了几个钱。见民工犹豫,司机不耐烦了:“想什么想? 不行就下车!”司机眼神里的轻蔑和奚落,让他无地自容。此时此刻,他不想让这样的眼神也落在他妻儿身上。他开始往身上摸,摸了半天,只摸出20 元来。男人的脸上急出了一层细细的汗珠儿。
④司机越发不耐烦,脸上甚至有了冷笑:这些民工,让他们拿钱比割肉还难受。司机不想再等,他从座位上站起来,动手往车下扔行李……
⑤男孩一直蹲在那里,守着放在行李上的小白兔,大人的争吵让他惊慌失措。突然,司机拎起了装着小白兔的笼子,小白兔的眼里满是大难临头的惊恐……
⑥男孩“嗷”的一声上去,准确地住了司机的手腕。这是在乡下跟孩子们打架时练出来的绝技,现在派上了用场。只不过他下口轻了很多,毕竟这是在城里,初踏进城市的乡下孩子心中充满了畏惧。
⑦司机突遭袭击,不由得松了手,震惊地看着这男孩。只见男孩猛地从地上拾起死里逃生的兔子,霎时泪流满面。两年前父亲离家去城里打工时,把两只兔子交给了儿子,叮嘱他好好养大它们。父亲走了,男孩每天给兔子割草、喂水,一天天把兔子养大了。前不久,母兔产下了一窝小兔,男孩坚持要带一只来广州,他要让父亲看看,他把兔子养得很好;他要让父亲知道,这两年他每天都在思念父亲!可是,他没有想到,他一直向往的城市竟如此粗暴!伤心和恐惧让他的眼泪流得更急、更快了。
⑧满车的乘客一直沉默地坐在那里,看着发生在眼前的这一幕。男孩的眼泪终于让他们坐不住了。
⑨一个老人从座位上站起来,对那个尴尬而又难过的父亲说:“我也去番禺,身上没带什么行李,这个大包算我的,你少补一张票吧。”
⑩没等那个父亲反应过来,一个老妇人也从座位上站起来,抱过一只大瓦罐:“我很喜欢这只瓦罐的外形,把它送给我吧。”她对着惊慌的女人挤了挤眼睛,悄悄地说:“下车后,就还给你。”
⑪一位少妇把男孩拉过来,抱上自己的膝头:“这孩子长得虎头虎脑的,好可爱啊!借给我做儿子吧!”满车的人轰的一声笑开了。
⑫那个老人拍拍司机的肩说:“东西都挪走了,不会影响到后面的乘客了,赶紧开车吧!”的确,地上那堆小山似的东西都已经被车上的乘客抱到自己的怀里或塞到座位下车厢通道又恢复了通畅。
⑬司机看了看车厢里的人,经过这一场风波,人们冷漠的表情不见了,几乎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帮助过别人后的笑意。他又看看刚被咬过的手腕,上面有两排浅浅的牙印,没事儿,咬得不重。他嘀咕了一句:“看不出来,小东西倒挺厉害的!”发动车子时,司机脸上也有了温和的笑意,刚才男孩扑上来咬那一口,让他回忆起自己那已经很遥远的顽皮而又莽撞的童年了。
满车的笑容似一米阳光温暖了男孩惊恐和伤痛的心,他在少妇的怀里睡着了
(原文有删改)
通读全文,概括文章的主要的主要内容。
根据提示,将表现司机在事件中情绪变化的词语填入方框中。
司机斥骂→→脸上有了冷笑→→温和的笑意
品析文中加点词语和画线句子。
(1)男孩“嗷”的一声上去,准确地住了司机的手腕。
(2)满车的笑容似一米阳光温暖了男孩惊恐和伤痛的心,他在少妇的怀里睡着了。(3分)
第⑦段“男孩喂养兔子”一事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何用意?(4分)
对公交车上热心人的做法,你有何感受,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4分)

对比阅读《春》和《济南的冬天》,完成后面问题。
【甲】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朱自清《春》
【乙】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老舍《济南的冬天》
请给甲、乙两个文段各拟一个小标题(字数不多于5个字)
【甲】【乙】
甲、乙两个文段都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景物?请分别具体列出它们的写景顺序?
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说说它们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上一道银边。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请结合原文,谈谈“妙”在哪些地方?

阅读《红书包》,完成后面问题。
红书包
秦文君
20多年前,我还是个小学四年级学生。
有一回,同班的汪丽娜背了一只崭新的红书包,那书包简直美极了,我只看它一眼,心里就发颤,不由得伸出手去摸一摸,大概它美到我心里去了。那天,我被这美丽的红书包缠绕着,别的一切感受都退得远远的。我甚至感到,快活与否,就同这书包紧密地连在了一起。放学时,汪丽娜就走在我的前面,我听见大伙都在议论她的书包漂亮,不觉有点儿生她的气。在此同时,一个念头从我心里升了起来:我一定要马上拥有一只这样的书包。
一连几天,只要一放学,我就走上大街 ,专跑文具店。终于,我在一家小文具店的橱窗里,找到了这样的红书包。隔了层光闪闪的玻璃,我发现它更加吸引人了。我在它跟前站了许久,一会儿()看,一会儿()看,过一会儿(),单眼看。“没有什么能同它比美。”真的,当时我就那么想。我又奔又跑地赶到车站,等了三部公共汽车,才等到母亲从车上下来。她惊讶地看着我,我什么也不说,拉着她的手直奔那家文具店。到了那儿,就指着红书包说:“给我买吧,妈妈。”“可你的书包还挺新的,而且也很漂亮。”我不知怎的就想哭,一边死活不肯离开,像是打算在这儿站一辈子。母亲摸摸我发烫的额头,心就软了。没想到她摸出钱夹要付钱时,才发觉带的钱不够。可在这时,店要关门了。
夜里,我老做梦,梦见店里的红书包让人用一把大剪刀剪坏了,急得我大嚷大叫起来。爸爸把我唤醒,小声对我说,明天,他下了班就去把我的红书包买回来。
第二天的整个白天,我都非常快乐,心里涌动着紧张和激动。见了汪丽娜,我就想:我马上就可以背上那只红书包,同你的那只毫无差别!到了傍晚,我突然变得惴惴不安:万一那店里的书包都让别人买去了呢!于是,我三番五次往那里跑,弄得店里人都开始皱起眉头来打量我。
晚上,爸爸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我抢过那只鲜红的书包,高兴得打转。等狂喜过之后,才看见母亲正在给父亲搽松节油。原来,为了快点赶到店里,爸爸骑车时同一辆黄鱼车撞在一起,膝盖上肿起老大一块。我的心情沉重起来:我怎么会不顾一切地迷上这红书包的,竟没发现爸爸的膝盖为了它受伤了呢。
爸爸说:“爱美是件好事,可生活中美的东西太多。你跟在别人后面,永远也是跟不过来的,能体会美才是最美的事情。”
第二天,我背着红书包兴高采烈地去学校,在校门口碰见汪丽娜,谁知她又换了个紫色的新书包 ,比原来的红书包漂亮不知多少倍。
从那天起,我似乎更加关注一切美丽,美永远能给予我无限的灵感,可是从此就没有再像过去那样焦躁不安了——能懂得美,懂得美的东西美在何处有时就很知足了,也很快乐,
世界上最美的东西莫过于存着的爱美的心。
后来,那个红书包用旧了,而我一直珍藏着它。不为别的,就为它成了我生活的启示录。
为什么“我”会产生一定要有红书包的念头?
、依次在文中括号里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捂只眼凑近着退远点 B.凑近着捂只眼退远点
C.凑近着退远点捂只眼 D.退远点捂只眼凑近着

依据文章思路和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
→我找到卖后书包的文具店→→我得到了心爱的红书包→
文中画线句子是作者修改后的,将它与修改前的句子作比较,联系上下文分析修改后的好处。
修改前:晚上,妈妈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
修改后:晚上,爸爸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
红书包成了“我”生活的 “启示录”。那么,文章给了你什么启示呢?
(答出三点即可)

阅读选文《我的老师》,完成后面问题。
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着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罗!”那时的我,真好像父亲死了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呵。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文记叙的一件小事。
蔡老师是如何援助“我”的?
品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
(2)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呵。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A) “我可活什么劲!”
……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她qiáo cuì()的脸上现出yāng qiú()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B)(喜气洋洋喜出望外喜笑颜开)了。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根据文中拼音写词语。
(3)在A处加标点。
(4)在B处选择正确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