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遭遇挫折失败,就如同路遇死角,面对死角怎么办?智慧的做法是“转换视角”。视角影响视野,视野关乎成败。
②当年,首季杂交稻的试验结果出人意料——稻谷减产了15%,稻草反而增长了70%。有人嘲讽道:“可惜啊,人不吃草,不然杂交稻就大有前途了。”但袁隆平并未因此而沮丧甚至放弃。他认为,试验已证明水稻杂交有增产作用,只是这种增产作用目前表现在了稻草上而不是稻谷上,这是配种不当造成的,只要改变配种,增产作用就能发挥在稻谷上。于是他改进试验,坚持探索。第二年,杂交稻果然比常规水稻增产30%,杂交稻种植的大门从此被打开了,袁隆平也因此成为了“杂交水稻之父”。可见,死角不是死路而是拐角,遇到死角时,只要变化一下视角,就有可能迎来柳暗花明。
③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在回忆提取青蒿素的过程时说,当时课题组筛选了4万多种抗疟疾的化合物和中草药,历经了190多次失败,有种陷入困境的感觉。为搞清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屠呦呦重新细读中医经典《肘后备急方》。其中记载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服药方法,让她忽然意识到问题可能出在前期常用的水煎法上,因为水煎法的高温会破坏青蒿中的有效成分。于是,课题组尝试使用沸点只有35摄氏度的乙醚代替水来提取青蒿素,终于开启了成功之门。科研死角就是这样把问题摆在你面前,告诉你“此路不通”。当此之际,细查出问题的原因,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另觅新途,只要选对了方向,后面往往就会步入坦途。
④反之,“当真理碰到鼻尖时,最终还是没有得到真理”,这种缺憾在科技史中却也俯拾皆是。我们应当懂得,科研是壮丽的探险,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把失败当作死角,就此停止探索的步伐。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要一步步地实验。越是重大的原始创新,实验结果往往越是与预料不符。这种时候,恰恰最能考验一个人的心智。
⑤把失败当成转换视角的契机,杜绝焦虑浮躁,以“实验虐我千万遍,我待实验如初恋”的精神,冷静分析实验的负面结果,在破解难题的探索中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⑥在死角面前不轻言放弃,换个视角,继续坚持探索,这其中还蕴含着一种进取的情怀,一种科学的精神。正如屠呦呦所说,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只要国家需要,我们就必须努力向前并持之以恒。可以说,死角面前怎么办,既决定着科研成果的价值,也锤炼和考验着科学家的精神与品格。在科技发展史上,一流人物在其意志品质方面的贡献,通常都不亚于其才智方面的贡献。勃发我们时代创新的活力,不仅呼唤着善于转换视角的智慧,同样也呼唤着其背后的科学精神与品格。
(选自2015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统观全文,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只填序号)
A.面对死角,转换视角 |
B.视角与视野,决定成与败 |
C.死角面前,不要放弃 |
D.时代呼唤科学精神 |
下面这段材料放在文中哪两段之间最合适?请简要说明理由。
美国人莱斯最早发明了传声装置,但只能用来传送音乐,无法使人互相交谈。在这个死角前,莱斯止步了。而另一个发明家贝尔在莱斯研究的基础上反复试验,改用了直流电,把传声装置中一颗螺丝钉往里多拧了5丝米,于是,电话机诞生了——它成了贝尔的专利。许多时候,“错过”比“过错”更糟糕。“过错”可改正,“错过”无法弥补,正如莱斯这个“5丝米教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你的生活实际或阅读积累,谈谈你对本文观点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石墨烯,有惊喜
①和金刚石一样,石墨是碳元素的一种存在形式。不同的是,由于原子结构不同,金刚石是地球上最坚硬的东西,石墨则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常做成石墨棒和铅笔芯。石墨烯就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的,只由一层碳原子在平面上构成。
②可以说,石墨烯的特点之一就是薄,堪称目前世界上最薄的材料,只有一个原子那么厚,约0.3纳米,是一张A4纸厚度的十万分之一,头发丝的五十万分之一。同时,它又能导电,电子在石墨烯中的运动速度达1000千米/秒,是光速的1/300.目前世界上最薄最轻最强的全新材料石墨烯,硬度比最强的钢铁还要强100倍。
③石墨烯的出现,有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惊喜。手机充电可以“秒充”,手机屏幕可以轻易弯曲甚至折叠,汽车可以使用石墨烯导静电轮胎,避免摩擦起电发生爆燃……从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到节能环保,利用石墨烯的特性,很多领域很可能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④用石墨烯替代硅,可以提高电子芯片的性能。由石墨烯制作的器件,理论上频率可以达到硅的十倍甚至上百倍,可以在雷达上应用,大幅提高雷达的分辨率。 石墨烯另一个被寄予厚望的应用领域是电能的储存。在天津电源研究所,这里的科研人员正在开展最先进电容器的研究。电容器与电池一样,都能用来储存电能。它的优势在于充电速度快,几分钟就能充满,而且可以重复使用几万次。但它存储的电量不如电池多,还无法通过存储足够多的电能在生活里派上大用场。通过对石墨烯材料进一步改性研究,科研人员正在让电容器的储电能力一步一步向电池靠拢,而同时它拥有的超快充电速度,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未来,当充电设施越来越完善时,电动汽车使用石墨烯电池,可能花两三分钟就可以把电充满。
⑤当然,石墨烯的神器性能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同时,技术层面还存在着不少挑战,真正大面积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余建斌 李晓辉 吴杰 本文有改动)
(1)简述本文的说明思路。
(2)第①段划线句子中加点的“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3)第②段划线部分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第④段从哪些方面对石墨烯的应用作了展望?
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下列各题。
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单位的院子里种了不少花,有玉兰、海棠、碧桃、榆叶梅……每当春天到来,花开之时,树下、花边总少不了赏花者。人们常说,最美人间四月天。想来,春天里那些盛大的花事,无疑是最美的四月天里最绚丽的一道风景。
不过,于我而言,眼前的此般花景再美,却不及记忆里的“那一朵”亲切。因为,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说起来,这种花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它们广泛地种植于祖国大地上,每到春天,花开之处,仿佛一片金黄色的海洋。那满世界的金黄,浓得化不开的金黄,让人震撼,难以忘记。天南海北的人们,不远千里赶赴一处处花海,只为陶醉于那一望无际的灿烂的金黄。这种花,就是油菜花。
一直以来,我总认为油菜花是一种很特别的花。因为在我心中,没有一种花比油菜花更具有故乡的意味了。这不仅是因为我出生并成长的地方盛产油菜花,它承载着我对于家乡和童年的美好记忆,更是因为油菜花朴实平凡的气质,与“故乡”这个字眼最为贴切,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故乡景,故乡事,乃至故乡人。
即便你从未亲眼见过生命力旺盛的油菜花,从未置身过油菜花海中,光从那些图片里,你也可以发现,油菜花的遍野之处,从来不是一方阳台、一处庭院、一所公园,而是连绵起伏的大山脚下,阡陌交错的田埂之上,河网密布的水乡岸边,白墙黛瓦的房前屋后……漫山遍野盛开的油菜花,这不正是我们最常见的家园的模样,不正是最典型的乡土中国的图景吗?
如果说有些花天生只可欣赏的话,那么油菜花则天生就是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它沾满了生活的烟火气。当有些花正在得到人们的精心栽培、呵护之时,与油菜花的命运相关的,却永远是田间地头的播种、收获,是水乡垛田间的摇橹穿梭,是房上屋顶的缕缕炊烟,是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是故乡的生产与生活,农事与家事。
而油菜花又像极了故乡的那些人。普通、平凡、质朴,但明亮、健康、泼辣、热烈,长成了一片明媚与灿烂。故乡的那片油菜花,总会让我想到,从这里走出的著名作家汪曾祺的小说《受戒》里那个活泼直率的小英子,还有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柳堡的故事”里那淳朴可爱的二妹子。这些故乡的他(她)们身上,有着原生态的美,自然的美,乡土中国的美。可惜的是,当我们身处其中的时候,常常会因为太熟悉、太常见,以至于熟视无睹,往往只有在身处异乡之后,再回望他(她)们时,才会越发感觉到这种美好。
如果每一种花都有“花语”,我想,油菜花的花语就是﹣﹣故乡。
(作者:舒翼 本文有改动)
(1)本文的题目很具艺术性,请作简要分析。
(2)本文主要写油菜花,作者为什么还写了一些其他的花。
(3)作者为什么说“没有一种花比油菜花更具有故乡的意味了”?
(4)请结合全文内容简析本文层层递进的表现手法?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经典和我们
周国平
①我的读书旨趣,第一是把人文经典当做主要读物,第二是用轻松的方式来阅读。
②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我们把这些著作称作人文经典。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
③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经典不但属于历史,而且超越历史,仿佛有一颗不死的灵魂在其中永存。正因为如此,在阅读它们时,不同时代的个人都可能感受到一种灵魂觉醒的惊喜。在这个意义上,经典属于每一个人。
④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阅读经典呢?我的经验是,无论《论语》还是《圣经》,无论柏拉图还是康德,不妨就当做闲书轻松地读。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内容。阅读经典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所谓人文修养就是这样浸染和熏陶出来的。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阅读经典的确很像一种消遣。事实上,许多心智活泼的人正是把阅读经典当做最好的消遣的,他们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极大愉悦。不过,也请记住,经典虽然属于每一个人,但永远不属于大众。我的意思是说,阅读经典的轻松绝对不同于阅读大众时尚读物的那种轻松。每一个人只能作为有灵魂的个人,而不是作为无个性的大众,才能走到经典中去。如果有一天你也陶醉于阅读经典这种美妙的消遣中,你就会发现,你已经距离一切大众娱乐性质的消遣很遥远。
⑤经典是人类精神财富的一个宝库,它就在我们身旁,其中的财富属于我们每一个人。阅读经典,就是享用这笔宝贵的财富。凡是领略过此种享受的人应该会同意,倘若一个人活了一生一世,却从未踏进这个宝库,那该是多么巨大的损失啊。
(选自《在维纳斯脚下哭泣》,有改动)
(1)阅读第②段,请从人文性和经典性两方面简要说明“人文经典”的内涵。
(2)作者主张把经典当做闲书轻松地读,并且认为阅读经典很像一种消遣。请概述作者的理由。
(3)关于“经典和我们”,本文主要论述了哪三个问题?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4)作者认为真正的阅读是阅读过程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请从下列备选故事中任选一个为例,简要说说你阅读这个故事后获得的感悟(60 字以内)。
【备选故事】①三打白骨精 ②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悬在空中的”疤痕”
①早晨走到阳台,惊讶地发现,阳台上的一块钢化玻璃,竟然碎裂了,像一大朵裂开的花瓣一样。幸亏是夹层的,碎裂的玻璃,才没有“哗啦啦”坠落一地。细瞅,在玻璃的右下角,找到了一个着力点,原来是被人用石块砸的。竟然是被人为砸碎的!一股怒火,腾空而起。
②谁会砸我们家阳台玻璃?为什么砸?突然,“汪,汪汪”,我养的小狗花花莫名地狂吠起来。恍然明白,也许是花花在阳台上狂吠,从楼下散步或路过的人听了心烦,顺手从地上拣了一个石块,砸了过来,将玻璃砸碎了。
③阳台上一排整齐的蓝玻璃,因了这块碎玻璃而有了伤痕,很不协调。找来维修工,师傅说这种弧形的钢化玻璃很难配,需要从外地调货,很费周折。没办法,那块碎裂的钢化玻璃,就一直悬在那儿。它就像一道疤痕一样,每次看到它,我的心都会隐隐地作痛,又气愤,又无奈。不过,每次花花无故吠叫时,我就会立即制止。倒不是怕别人再砸了玻璃,而是意识到,它的吠声惊扰了别人。这是那块碎玻璃,无声地提醒着我。
④慢慢地,我适应了阳台上那块碎玻璃,有时候,我甚至觉得,穿过那块碎玻璃的裂纹看出去,有一种别样的美。我差不多已经忘记了阳台上那块被人砸碎的玻璃了。
⑤“咚,咚咚”,有人敲门。打开门,是一个高大粗犷的男人,陌生,但似乎又在哪儿见过。他自我介绍,他也住这个小区,某幢某号。难怪有些面熟,原来是一个小区的。
⑥问他何事。他瞄了一眼阳台,说:“你家阳台那块玻璃,是我砸的。”我一时错愕,没恍过神来。他又重复了一句,你家阳台那块玻璃,是我砸碎的。终于明白过来了。但我又有点糊涂,这事都过去好久了,连我都差不多已经忘记这茬了,他怎么会突然自己找上门来“认罪”?
⑦他砸玻璃的原因果然不出我所料。他自顾自地说着:“那天我心情不好,散步经过你家,听到狗叫声非常烦躁,就砸了你家的玻璃。第二天散步时,我才发现,你家阳台上的一块玻璃碎了,从楼下看上去,那块碎玻璃的裂纹,特别刺眼。”说到这里,他停了一下,接着说:“我也想过,来向你们解释一下,道个歉,赔偿你们,但又想想,反正当时也没人看到,我为什么要自找麻烦呢。”说到这里他又很不自然的笑了一下,咽了口唾液,继续说:“我以为你们会很快将碎玻璃更换掉的,每天早晚散步时,路过你家楼下,我都忍不住抬头看看,没想到,一天又一天,那块碎玻璃一直没换。我都不敢抬头,不敢从你家楼下经过了。”说到这儿,他重重地叹了口气:“你不知道,那块碎玻璃,就像一个伤疤一样,一直悬在那儿,刺伤我,折磨我。我内心一直没有平静过,安宁过。我今天来,就是想向你们道个歉,我愿噫做出赔偿,同时,请你尽快将那块碎玻璃换掉。”说完,他丢下几张百元钞票,转身走了。
⑧这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结局。那块被砸碎的玻璃,甚至已经激不起我丝毫的怨气和愤怒,我差不多已经将它彻底淡忘了,有个人,却一直为此不安。
⑨我拨通了维修师傅的电话,请他想办法,无论如何将那块碎玻璃立即更换掉,让疤痕消失。
(作者:孙道荣,有删改)
(1)围绕着“一块碎玻璃”,“我”经历了 、 、 的态度变化过程。
(2)试概括文中“他”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3)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4)结合短文内容,说说怎样才能“让疤痕消失”?
阅读下面几段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关于垃圾食品的阅读
【垃圾食品】
垃圾食品,一般情况下是指高热量食品,这些食品很容易使人发胖,而营养素却不足。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大垃圾食品是: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饼干类食品、汽水可乐类饮料、方便类食品、罐头类食品、话梅蜜饯果脯类食品、冷冻甜品类食品、烧烤类食品。
(摘自《百科知识》)
【解读误区】
一提到“垃圾食品”,很多人会联想到汉堡、薯条、炸鸡、比萨、可乐,认为这些外来食品才是所谓的垃圾食品。其实我们的传统小吃中也有不少垃圾食品,如葱油饼、油炸饼、油条、烧饼等。这些东西都只含油脂与面粉,只提供热量,是地道的中国口味的垃圾食品。事实上,垃圾食品还指那些提供超过人体需求,变成多余成分的食品。如酱菜、罐头类食品,这些食品中的盐分常会造成过多的钠滞留体内,成为垃圾。
(引自互联网)
【问卷调查】记者就饮食习惯问题对某班50名小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调查项目 |
购买食品时的首选考虑 |
常喝饮料类型 |
|||||
营养价值 |
包装好看 |
味道好 |
纯净水 |
果汁 |
汽水可乐 |
白开水 |
|
人数比例 |
72% |
8% |
20% |
25% |
30% |
40% |
5% |
(引自互联网)
【两项研究】
研究一:2005年,法国科学家公布了一项针对舌头的研究成果:人类舌尖部位的味蕾含有一种对脂肪特别敏感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特别擅长“侦察”食物中的脂肪酸,并且迅速在体内把它囤积起来。科学家曾从“进化论”角度解释这种现象。史前人类物质匮乏,觅食艰难,他们整日奔忙却难以糊口,体力永远“入不敷出”,因此,他们最向往的就是糖和脂肪,因为只有高热量食品能让他们生存下来。
研究二:2011年,对象大多为欧洲白人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具有一个FTO变异基因副本的人肥胖率较常人高出30%,具有两个变异基因副本者肥胖率较常人高出70%.研究人员认为,此项研究清楚地显示,携带FTO基因片段变异的人群显示出某种特性,诱使其吃更多不健康的、容易致胖的食物。需要强调的是,这是一种行为学特征,而不是一种疾病。这对有“肥胖基因”的人来说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或许还有机会,依靠行为控制来减低肥胖的概率,而不是只能任由基因摆布。
(摘自《新发现》)
【明星代言】
据英国《独立报》网站2012年11月18日报道:倡导健康生活理念的人士呼吁政府禁止体育明星代言垃圾食品。他们声称,运动员通过这种方式赚取了大量钱财,但这么做的代价是儿童的肥胖现象越来越严重。比如说,足球明星贝克汉姆就通过代言百事可乐和汉堡王赚取了大量广告费。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结束之后,奥运会奖牌得主们也从垃圾食品代言合同中获得了丰厚的收益。但没有证据显示,这些体育明星当中任何一个人真的像广告中那样吃他们所代言的垃圾食品。快餐公司利用了这样一个心理暗示,即如果我吃这种食品,我就能看起来像运动员一样,拥有像运动员一样的体格,并取得体育成就。这是一种聪明的营销方式。
(引自互联网)
【一次会议】
1999年的一个晚上,11位掌控着卡夫、纳斯贝克、宝洁、可口可乐等全世界最知名的食品公司的高管齐聚美国明尼阿波利斯的皮尔斯伯里食品公司总部大楼。虽然平日是竞争对手,这些集团的CEO们还是聚集在一起举行一次私人会议,议题是食品业如何应对越来越多的人患上肥胖症。会议的第一位发言人是卡夫的副主席麦克尔•穆德。他展示了114张幻灯片,上面的数字十分惊人:超过半数的美国成人体重超标,儿童肥胖率从1980年以来翻了一番,肥胖成了全世界的“流行病”。随之而来的是,很多儿童很早就开始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他们的智商水平也普遍下降。他希望让这些食品业的大鳄们关注到他们在发明和推销食品的工作上已经过火了。疾控中心、心脏病协会、癌症协会和学术界、教育界、公众一同谴责食品企业,认为他们应对此负责,一些学者甚至把零食和香烟画上等号。
(摘自《世界博览》)
(1)什么是垃圾食品?请用一句话概括。
(2)下列说法不符合材料原意的一项是
A.携带FTO基因片段变异的人不一定会变胖。
B.史前人类对糖和脂肪的向往跟他们的生存环境有关。
C.从调查数据看,小学生在购买食品和选择饮料方面几乎不存在问题。
D.多吃零食有可能会使儿童患上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甚至导致智力下降。
(3)根据材料,探究人们喜欢吃垃圾食品的原因。
(4)从“明星代言”和“一次会议”两则材料中,你发现食品公司存在哪两种看似矛盾的行为?并就此谈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