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钱塘湖春行》回答下面的问题。
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中提到了哪些春天特有的景象?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用准确而极富表现力的词句,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西湖春日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
B.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诗人善于选取典型景物,在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春的活力。 |
C.诗人很讲究炼字,在颈联中巧用“乱”“迷”“”等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暮春的盛景。 |
D.全诗在结构上很有特色,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 |
古诗词鉴赏(共4分,每小题2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这两句意思是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表明作者谪居生活的艰苦和遭遇贬居的痛苦,给全诗定下了低沉抑郁的感情基调。 |
B.“怀旧空吟闻迪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谪居时间的长久,又表明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作者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既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 |
D.“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这两句表现出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鲜明的对比。 |
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笛赋”是指西晋的向秀为怀念自己的好友嵇康所作的《思旧赋》。 |
B.颔联中“怀旧”指的是怀念老朋友。写出了作者孤身只影,远离家乡,重返旧地,恍如隔世的感受。 |
C.这首七言绝句堪称刘禹锡的代表作品,诗歌中使用典故,起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D.“听君”中的“君”指唐代诗人白居易,“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尾联不仅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精神,也是和友人共勉。 |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①思解愠,愿斫五弦琴②。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懈吾民之愠兮”。前六句诗描写了孤桐怎样的外形特点?
作者借“孤桐”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北山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陂①,直堑②回塘滟滟时。细数落花因坐久③,缓寻芳草得归迟。
【注】①横陂( bēi):横卧的坡堤。②直堑( qiàn):笔直的沟渠。③坐久:谪居中闲坐了很久。 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的画面。(2分)
两位诗人,一位“小园香径独徘徊”,一位“缓寻芳草得归迟”,他们内心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4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晓过鸳湖查慎行①
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②岸欲平。
长水塘③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④城。
[注释]①查慎行(1650-1727),海宁人。鸳湖:嘉兴南湖。②芜:丛生的草。③长水塘:原嘉兴城外的一条河道,通南湖。④秀州:即嘉兴。
① 这首诗的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美丽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在历来被认为佳句的“菜花香过秀州城”中,“过”字用的最妙,请你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鉴赏
<<春望>>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诗歌的首联写了哪几个形象?这些形象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
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