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生活,我爱化学”,城市居民生活所需净水,主要靠自来水厂供给。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将绥江河受污染的河水(主要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净水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实验问题:
(1)图中若加入的A物质是明矾,则其作用是 ;
为除去水中的固体沉积物和一些难溶性垃圾,进行了实验操作Ⅰ,则操作Ⅰ的名称是 。
(2)我国生活饮用水的标准:
| 感官指标 |
化学指标 |
细菌学指标 |
| 水质无色无味且澄清透明 |
pH: 6.5~8.5;总硬度<250 mg/L(以碳酸钙计);铜< 1.0 mg/L……等 |
细菌总数<100个/mL等 |
自来水厂净水流程图中属于“细菌学指标”的液体是 。
①液体B ②液体C ③液体D
(3)取流程中进入用户的水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此饮用水是 (选填“硬水”或“软水”)。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要降低水的硬度,可采用____________方法。
(4)流程中,在液体C中加入氯气的目的是 ,液体D通过操作Ⅱ得到蒸馏水,则操作Ⅱ的名称是 。
(5)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 。
(6)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列各项措施中可以采用的是 。
①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②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③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④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电解一定量的水,当其中一个电极产生5 mL气体时,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可能是 mL或 mL。
某兴趣小组同学将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1)写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为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王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实验,验证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现象为: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B中气球胀大。
①王强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
②李莉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 。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是 。
③杨红通过检验生成物:向B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 ,观察到 现象,从而也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已知A、B分别是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右图表示向A中加入B时溶液的pH变化曲线。
(1)A是,B是。
(2)你从曲线图中获得的信息是:
,。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并用pH试纸检测其酸碱度。当pH=10时溶液中的溶质为;当pH=7时溶液中的溶质为;当pH=3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1)填写下表(类别按酸、碱、盐、氧化物、单质填写):
| 俗名 |
—— |
—— |
生石灰 |
||
| 化学名称 |
氢氧化钠 |
硝酸 |
|||
| 化学式 |
CuSO4 |
Hg |
|||
| 类别 |
(2)现有氧化钙、镁、水、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用以上物质按下列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
①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
②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③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
④中和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下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 KNO3 |
13.3 |
20.9 |
32 |
45.8 |
64 |
85.5 |
110 |
138 |
169 |
202 |
246 |
| NaCl |
35.7 |
35.8 |
36 |
36.3 |
36.6 |
37 |
37.3 |
37.8 |
38.4 |
39 |
39.8 |
(1)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________的方法提纯。
(2)对(1)析出的晶体和剩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编号)。
A.剩余溶液一定是KNO3饱和溶液B.剩余溶液一定是NaCl不饱和溶液
C.上述方法可以将两者完全分离 D.析出的晶体中只含有KNO3
(3)在一定温度下,将含69gKNO3、18gNaCl的混合物完全溶解在50g水中。欲改变温度使KNO3析出,NaCl不析出,则温度T(℃)的范围是________℃(硝酸钾和氯化钠溶解度互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