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采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已知干电池的电动势约为1.5V,内阻约1Ω,电压表(0﹣3V 3kΩ),电流表(0﹣0.6A 1.0Ω),滑动变阻器有R1(10Ω 2A)和R2(100Ω 0.1A)各一只;
(1)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选用 (选填R1.R2)
(2)在图乙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实验电路.
(3)在实验中测得多组电压和电流值,得到如图丙所示的U﹣I,由图可较准确求出电源电动势E= V,内阻r= Ω.
某小组利用图(a)所示的电路,研究硅二极管在恒定电流条件下的正向电压U与温度t的关系,图中V 1和V 2为理想电压表;R为滑动变阻器,R 0为定值电阻(阻值100 Ω);S为开关,E为电源。实验中二极管置于控温炉内,控温炉内的温度t由温度计(图中未画出)测出。图(b)是该小组在恒定电流为50.0μA时得到的某硅二极管U-I关系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为保证流过二极管的电流为50.0μA,应调节滑动变阻器 R , 使电压表V 1的示数为 U 1=________mV;根据图(b)可知,当控温炉内的温度 t升高时,硅二极管正向电阻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电压表V 1示数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此时应将 R的滑片向________(填"A"或"B")端移动,以使V 1示数仍为 U 1。
(2)由图(b)可以看出 U与 t成线性关系,硅二极管可以作为测温传感器,该硅二极管的测温灵敏度为 =________×10 -3V/℃(保留2位有效数字)。
如图(a),某同学设计了测量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所用器材有:铁架台、长木板、铁块、米尺、电磁打点计时器、频率50Hz的交流电源,纸带等。回答下列问题:
(1)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 μ=________(用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 θ、重力加速度 g和铁块下滑的加速度 a表示)
(2)某次实验时,调整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 θ=30°。接通电源。开启打点计时器,释放铁块,铁块从静止开始沿木板滑下。多次重复后选择点迹清晰的一条纸带,如图(b)所示。图中的点为计数点(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重力加速度为9.8 m/s 2。可以计算出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__(结果保留2位小数)。
一课外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量某待测电阻R x的阻值,图中R 0为标准定值电阻(R 0=20.0 Ω); 可视为理想电压表。S 1为单刀开关,S 2位单刀双掷开关,E为电源,R为滑动变阻器。采用如下步骤完成实验:
⑴按照实验原理线路图(a),将图(b)中实物连线________;
⑵将滑动变阻器滑动端置于适当位置,闭合S 1;
⑶将开关S 2掷于1端,改变滑动变阻器动端的位置,记下此时电压表 的示数 U 1;然后将S 2掷于2端,记下此时电压表
的示数 U 2;
⑷待测电阻阻值的表达式R x=________(用 R 0、 U 1、 U 2表示);
⑸重复步骤(3),得到如下数据:
1 |
2 |
3 |
4 |
5 |
|
U 1/V |
0.25 |
0.30 |
0.36 |
0.40 |
0.44 |
U 2/V |
0.86 |
1.03 |
1.22 |
1.36 |
1.49 |
|
3.44 |
3.43 |
3.39 |
3.40 |
3.39 |
⑹利用上述5次测量所得 的平均值,求得 R x=________Ω。(保留1位小数)
甲、乙两同学通过下面的实验测量人的反应时间。实验步骤如下:
(1)甲用两个手指轻轻捏住量程为 L的木尺上端,让木尺自然下垂。乙把手放在尺的下端(位置恰好处于 L刻度处,但未碰到尺),准备用手指夹住下落的尺。
甲在不通知乙的情况下,突然松手,尺子下落;乙看到尺子下落后快速用手指夹住尺子。若夹住尺子的位置刻度为 L 1 ,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 , 则乙的反应时间为________(用 L、 L 1和 g表示)。
(2)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9.80 m/s 2 , L=30.0 cm, L 1=10.4 cm,乙的反应时间为________s。(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3)写出一条提高测量结果准确程度的建议:________。
某同学组装一个多用电表。可选用的器材有:微安表头(量程
,内阻
);电阻箱
(阻值范围
);电阻箱
(阻值范围
);导线若干。
要求利用所给器材先组装一个量程为 的直流电流表。在此基础上再将它改装成量程为 的直流电压表。组装好的多用电表有电流 和电压 两档。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虚线框内画出电路图并标出 和 。其中*为公共接线柱。 和 分别是电流档和电压档的接线柱。
(2)电阻箱的阻值应取 ________ , ________ .(保留到个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