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侵染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放射性32P约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30%。在侵染时间内,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接近100%。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 |
B.沉淀物的放射性主要来自噬菌体的DNA |
C.上清液放射性主要来自噬菌体蛋白质外壳 |
D.噬菌体遗传特性的传递过程中起作用的是DNA |
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
①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②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③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 ④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RNA
⑤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②④⑤ | D.③④⑤ |
下列变异的原理一般认为属于基因重组的是()
A.将四倍体植株与正常二倍体植株杂交,产生三倍体植株 |
B.血红蛋白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导致某些血红蛋白病 |
C.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了一个既白化又色盲的儿子 |
D.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而引起变异 |
基因突变按发生部位可分为体细胞的突变a和生殖细胞的突变b两种。则:
A.均发生于有丝分裂的间期 |
B.a主要发生于有丝分裂的间期,b主要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
C.均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
D.a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b发生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的间期 |
下列关于基因、性状以及二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的前端有起始密码子,末端有终止密码子 |
B.基因能够通过复制实现遗传信息在亲代和子代之间的传递 |
C.性状受基因的控制,基因发生突变,该基因控制的性状也必定改变 |
D.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直接控制性状,是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之一 |
细胞中基因表达的过程不需要()
A.核糖核苷酸 | B.脱氧核苷酸 | C.氨基酸 | D.核糖核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