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p1”蛋白是一类与溶液中有毒镉离子有很强结合能力的蛋白质;超磁细菌是一类在外磁场作用下能做定向运动的细菌。某超磁细菌细胞膜上不含“Msp1”蛋白,另一细菌细胞膜上含有“Msp1”蛋白,但不是超磁细菌,如何利用这两种细菌培育出具有“Msp1”蛋白的超磁细菌?请选出最不可能采用的技术或方法
A.基因工程 | B.DNA重组技术 | C.杂交育种 | D.诱变育种 |
图甲表示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向右传导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接受a传递来的化学信号后一定会产生图甲所示的变化 |
B.④和⑤所处状态是轴突膜上钾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外流的结果 |
C.a处在兴奋传到后开始合成神经递质,并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
D.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钾离子通道关闭,钠离子通道开始大量开放 |
如图为人体神经—肌肉突触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该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a为神经元短的树突
②e为组织液,当其中的Ca2+含量过低时容易导致肌肉不能正确发挥功能
③c中的物质释放到e需要消耗能量并依赖于d的流动性
④f处的载体能将c释放物质运进肌肉细胞,引起肌肉收缩
A.①④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以下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有特异性 |
C.兴奋状态下神经细胞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
D.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 |
如图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敲击Ⅱ处,小腿突然抬起,这种现象属于反射 |
B.阻断Ⅰ处,敲击Ⅱ处,小腿不能抬起 |
C.刺激Ⅲ处,可在Ⅰ处检测到电位变化 |
D.Ⅳ处神经元的活动可能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 |
研究表明,突触小泡膜上蛋白通过与突触前膜上的S蛋白结合而引发膜的融合,进而释放出神经递质。此过程与下列中的哪一项直接有关( )
A.膜的选择透过性 | B.载体的功能 |
C.ATP的消耗 | D.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