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某大麦种群中一对相对性状(甲、乙性状)的频率,发现甲、乙性状各占50%。若分别取足够数量的甲、乙两种性状的个体分别自交,发现50%乙性状的子代表现出甲性状,而甲性状的子代未发现乙性状。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 A.乙性状为显性性状 |
| B.甲性状的基因频率高于乙性状的基因频率 |
| C.乙性状个体子代中出现甲性状是性状分离现象 |
| D.该种群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是不能确定的 |
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 A.2个 | B.4个 | C.8个 | D.16个 |
关于显微镜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质环流运动方向为逆时针,则实际运动方向为顺时针 |
| B.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同时眼睛注视目镜 |
| C.低倍镜的视野中,右上角有一不清晰物像,此时应换用高倍镜并调节细准焦螺旋 |
| D.物镜由20×转换成40×,视野变小,物像变大 |
两种细胞分别拥有下列特征:
| 特征 |
细胞Ⅰ |
细胞Ⅱ |
| 细胞壁 |
有 |
有 |
| 核糖体 |
有 |
有 |
| 细胞核 |
无 |
有 |
| 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 |
有 |
无 |
从表中给出的特征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Ⅰ是原核生物,可能是蓝藻
B.细胞Ⅱ是真核细胞,可能是植物的根尖细胞
C.两种细胞的细胞壁具有相同的组成成分
D.细胞Ⅱ在化石记录中出现的时间比细胞Ⅰ要晚
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和最大的生态系统 |
| B.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
|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的生命活动与生命系统没有关系 |
| D.各层次的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具有相同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
按照现代生物进行化理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了生殖隔离 |
| B.物种形成都需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
| C.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
| D.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