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国共推出四套高中历史教材,分别是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和北师大版等。四种版本教材虽然“以课标为中心”进行编写,但由于编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同、史学修养不同、甚至史学观点不同,导致教材在语言表述上出入较大。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为例,人教版用“《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作为小标题,而人民版却使用“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这样的表述。据此,你认为人民版的编者最有可能采用哪种史观编写教材( )
A.革命史观 | B.近代化史观 |
C.文明史观 | D.全球化史观 |
《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一书中写道:“在华盛顿这个全国政治中心,政府官员们的女性亲属和朋友形成了新的政治角色。很多贵族女性长期在英国与欧洲法庭上发挥着自己的影响力,所以美国的精英女性比如玛格丽特·贝亚德·史密斯创造了一种美式的‘客厅政治’。1790年代,当国家统治集团初步成型的时候,‘客厅政治’在费城发轫,1800年后成为华盛顿政治景观不可忽视的一幕。”对“客厅政治”理解正确的是
A.“客厅政治”起源于英国与欧洲的法庭上 |
B.18世纪末开始美国妇女拥有参政议政权利 |
C.美国上层社会的妇女具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 |
D.19世纪以来“客厅政治”盛行于美国社会 |
1917年,由英、法留学生主办的《太平洋杂志》曾发表《革命后之俄罗斯政变》一文载:“兵士工人代表会者出焉,渐与临时政府上轧轹,几有不可驾驭之势”,“据昨日报端之所传,则俄都之暴动复起……主动者即为极端派首领之雷林。”这场“政变”
A.推翻了腐朽的沙皇专制制度 |
B.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
C.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
D.实质上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 |
观察下面两幅图示,对其本质异同分析得最为准确的是
A.相同的是都是民主政体,不同的是首脑称号 |
B.相同的是都体现了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分配 |
C.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制衡,不同的是机构的职能 |
D.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分权,不同的是主权的归属 |
柏克在《法国革命论》指出:“1793年末,几乎全法国的教堂都被关闭或改成了‘理性庙’;行政命令各色人等一律以‘公民’相称;激进的妇女在菜市、路口巡视,强迫其他妇女一律穿长裤、戴红帽……革命者陷入到一种‘民主的专制’的泥潭”。这表明
A.革命推翻了封建等级制度 |
B.法国实现了社会领域的自由平等 |
C.革命使人民获得政治权利 |
D.革命一定程度上背离了自由原则 |
有学者指出:“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对这一时期英国“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理解正确的是
A.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开始确立 |
B.选举中的高额财产限制被打破 |
C.议会开始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
D.工业资产阶级未能充分参与国家政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