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概括、比较、阐释是历史学科的三项重要能力。阅读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唐政府鼓励外商来中国贸易,允许他们在中国居住、任官、通婚。唐朝时做官的外国人多达三千,波斯人和伊朗人甚至官拜宰相。供职唐廷的外籍官员有波斯的阿罗憾、日本的阿布仲麻吕、新罗的崔致远、太食的李彦具,他们有的以一技之长被唐延录用,更多的是通过“宾贡及第”而成为唐朝的官员。
——《在唐朝做官的洋人》《唐朝对外开放述论》
[注]“宾贡”指唐朝专门为录取外国人士而设的考试。
材料二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政治现象,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比较两种版本,指出对抗日战争初期表述的不同之处?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抗日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 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
一一《古代行政区划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山东省为什么又称“齐鲁大地”?(2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体现了哪一朝代对山东省的管辖? (4分)从中看出它们各采取了什么样的行政管理制度?(4分)
(3)结合材料三说明元朝是如何加强对山东管辖的(2分)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有何积极作用? (4分)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材料一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以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
——钱穆《孔子传》
材料二孙中山手书

材料三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结合史实说明孔子是中国远古“历史文化”的集大成者。
(2)结合材料指出,在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简述这一重要思想的理论来源和历史作用。
(3)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新中国的缔造者。在国共十年对峙期间,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哪一理论的提出?简述其内容?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华民族主流思想的发展的显著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而非法律创造国王。……假如臣民认为国王滥用权力,他们只能祈求上帝开导国王,把他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正像争论上帝能做什么是无神论和渎神一样,作为一个臣民去争论国王能做什么,或者国王不能做这做那,也是僭越和高度的侮辱。
  ──(英国)詹姆士·斯图亚特《神权》(1603年)
材料二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力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成员的财产。……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者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之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出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以服从,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以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英国)约翰·洛克《政府论》(1688年)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概括说明上述两则材料的思想倾向。依据史实说明材料二在其所处时代的作用。
(2)根据材料,指出两则材料中“上帝”的实质意义。
(3)材料二的思想后来被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所发展,简述其主张内容?这一主张对近代西方哪一国家影响最大?
(4)17~18世纪法国社会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法国启蒙思想家有关政治制度构想的先进学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制……凡民始生为“黄”,四岁为“小”,十六为“中”,二十一为“丁”,六十为“老”。授田之制,丁及男十八以上者人一顷,其八十亩为口分,二十亩为永业。老及笃疾废疾者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当户者(户主)增二十亩,皆以二十亩为永业,其余为口分。
——《旧唐书》
材料二: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绣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 ……凡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
——《旧唐书》
材料三:(杨)炎疾其敝,乃请为两税法,以一其制。……户无主客,以见(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夏秋两入之。
——《新唐书》
回答:
(1)三则材料各记述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制度?
(2)材料一所记述的制度有何作用?
(3)材料二中的“若不役,则收其庸”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4)由材料二制度转变为材料三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5)材料三中“以贫富为差”是什么意思?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

材料二:

材料三:宜侯矢铜簋,铸有铭文,记述了周王封宜侯并赏赐祭祀器皿、土地和奴隶之事。
材料四:下面是秦统一之初,朝廷关于采用何种体制统治辽阔边疆的争论。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为填(同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延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候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五:下面是古人关于秦朝灭亡原因和郡县制功过的不同看法。
有人质问:“夏、商、周、汉封建(分封)而延,秦郡邑而促。”柳宗元回答道:“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型,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县之制失也。……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柳宗元《封建论》
“郡县之制,垂二千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
然哉?……郡县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
(1)依据一、二、三则材料,描述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2)材料四表明秦统一之初在采用何种体制治国的问题上有哪两种意见?秦始皇
采纳了谁的建议?对后世有何影响?
(3)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汉初设置的地方制度与秦朝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4)材料四对秦朝灭亡的原因和郡县制的功过进行了评价,概括其主要观点。
(5)结合材料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应如何正确看待制度创新与王朝兴衰的关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