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概括、比较、阐释是历史学科的三项重要能力。阅读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唐政府鼓励外商来中国贸易,允许他们在中国居住、任官、通婚。唐朝时做官的外国人多达三千,波斯人和伊朗人甚至官拜宰相。供职唐廷的外籍官员有波斯的阿罗憾、日本的阿布仲麻吕、新罗的崔致远、太食的李彦具,他们有的以一技之长被唐延录用,更多的是通过“宾贡及第”而成为唐朝的官员。
——《在唐朝做官的洋人》《唐朝对外开放述论》
[注]“宾贡”指唐朝专门为录取外国人士而设的考试。
材料二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政治现象,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比较两种版本,指出对抗日战争初期表述的不同之处?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抗日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民主”一直都是近现代政治生活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政治理论家们面对幅员相对辽阔的国情,把目光投向古希腊和古罗马,逐步把议会推向国家权力的中心,提出“议会主权”论。最具理性的代表是洛克。他认为,在自然状态中,每个人均享有保全生命、自由和财产等自然权利,这些权利是天赋且不可转让和剥夺。因在自然状态下存在种种不便,人们才签订契约使这些权利自愿地交给代表自己的议会。议会应享有至上的立法权,而且只有法律才可以代表人民的共同意志。因而议会应处于社会一切权力的最高位,行政权和对外权从属于立法权。
——整理自吴春光《议会主权还是人民主权?——论洛克的主权观》等文章
材料二“……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各行使其统治权。……”
材料三“……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革命成功以后,英国资产阶级为什么要把目光投向古希腊和古罗马?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洛克的思想主张对英国的资本主义代议制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三分别出自中国近现代哪些法律文件?依据材料二、三信息,指出这两个法律文件在基本原则上的主要差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2年,他(高杉晋作)乘千岁丸号船到达上海……他认为日本只有坚决反对侵略才能避免陷于“清国之覆辙”。这就加强了他要为日本民族独立斗争的决心。他于1862年8月归国,立即成为长州攘夷派的急先锋。
──伊文成、马家骏主编《明治维新史》
日本刚刚开国,吉田松荫就说过:“养国力、割易取之朝鲜、满洲(中国东北)、支那(中国)。”
——《大国崛起〃日本》
材料二 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中国是由于日本的大举入侵和举国抗战体制的形成,才在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我们说,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杨奎松《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梦想》
材料三 从近代历史的大背景看,一百多年来中日实力有过两次“换位”。第一次是1894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打败清朝;第二次则是2010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被中国超过,失去了连续保持40余年的“世界第二”地位。
——摘编自辛仲楚《中日实力在甲午战争后发生第一次“换位”》
(1)根据材料一,简述晚清局势对日本人士的双重影响。19世纪末,日本是如何侵略中国以“养国力”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周的制度)非公之大者也,私其力于己也,私其卫于子孙也。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徵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
——摘自《新唐书·百官志一》
材料三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可决弹劾之;对于国务员认为失职或违法时,……可决弹劾之。……议决事件咨由临时大总统公布施行;临时大总统对于参议院议决事件,如否认时,得于咨达后十日内声明理由,咨院覆议。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任免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经参议院之同意,得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得宣告大赦、特赦、减刑,但大赦须经参议院之同意。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摘编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结合秦朝郡县制的相关史实,论证柳宗元“其为制,公之大者也”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唐世宰相,名尤不正”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临时约法》中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是如何被限制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曾经说过,二战只有一个胜利者,那就是“魔鬼”。
1945年9月2日盟军最高总司令麦克阿瑟向全世界发表广播演说:“今天,炮口沉默,一个极大的悲剧已经结束。一个伟大的胜利已经取得。……”
材料二

请回答:
(1)你赞同材料一中谁的观点,并做简要阐述。
(2)两幅图反映了什么共同主题。围绕主题,结合二战概况,谈谈你的认识?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对战后世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材料二 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材料三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摘编自朱贵生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直接原因。(4分)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为什么能以大国身份参加此次会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的名称及成果内容。(6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其基本宗旨在战后是如何落实的?(4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