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事皆朝廷总之”。上述材料中的“我朝”是指
| A.汉朝 | B.唐朝 |
| C.宋朝 | D.明朝 |
“垮掉的一代”是兴起于美国的文学流派,“这个所谓的‘垮掉的一代’是一群人,来自不同国籍,他们持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就是拒绝理性,认为这个社会不可救药了。”由此可见,该流派兴起的背景是
| A.种族歧视、毒品等充斥着美国社会 |
| B.人们对“理性王国”的极度失望 |
| C.人们深刻审视、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罪恶 |
| D.世界大战和危机嘲弄了人类的尊严和生存权利 |
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说“(二十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求变之风”最终
| A.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 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
| C.实现了世界政治文明的统一 | D.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 |
日本明治维新时代的著名思想家福泽谕吉曾发出呼吁:“今天奉明治为年号的人,就是与政府订定契约,必须遵守政府订的法律。因此法律一旦订定之后,即使有人觉得该法律对自己不利,也必须在法律修改之前,小心翼翼谨守法律的规定。”这一呼吁倡导的基本理念是
| A.诚信为本 | B.天赋人权 |
| C.法律至上 | D.和平改良 |
《简明中国教育史》中记载了中国历史上某时期的教育现象:“红专学校各处可见,有些地方提出‘每县出一个鲁迅,每县出一个郭沫若’的指标,还有些省仅几个月就宣布‘基本扫除文盲’”。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建国初期,国家十分重视教育扫盲教育的开展 |
|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期间,左倾错误扩展到教育界 |
| C.“文革”期间,教育发展的停滞 |
| D.1977年人们对恢复高考的迫切心理 |
2014年是甲午年,在最近的两个甲午年(1894、1954年)中所发生的一些大事及其影响,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转折性的。下列对这两个甲午时期的概括最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 A.中国签订首个资本输出条约;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出席国际会议 |
| B.中国政治民主探索开始;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
| C.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初具规模 |
| D.中国救亡探索模式转型;中国社会主义法制道路探索的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