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某地气温、降水和地下水位年内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地可能位于( )
A.华北平原 | B.江南丘陵 |
C.云贵高原 | D.青藏地区 |
图中M处( )
A.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降水少,地下水埋藏深 |
B.受准静止锋影响,降水多,地下水埋藏浅 |
C.受台风影响,降水多,地下水位高 |
D.受冬季风影响,降水少,地下水位低 |
读“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完成18、19题。
|
A.a-c-d-b | B.a-d-b-c | C.c-d-b-a | D.d-b-c-a |
该城市在图示的发展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商业中心多分布在城区边缘 |
B.城市交通拥挤现象得到缓解 |
C.城市环境得到改善 |
D.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 |
该气候类型在世界上分布最典型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季风水田农业 |
B.商品谷物农业 |
C.大牧场放牧业 |
D.乳畜业 |
老城区改造过程中城市洪水发生频率增加,某校地理研究小组对城市洪水发生频率增加的原因进行了调查,下列调查结果最不可信的是
A.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填埋了许多的池塘和河道 |
B.大面积铺设水泥、沥青路面影响了地表水的下渗 |
C.城市居民不再使用井水,导致了地下水位升高 |
D.城市道路排水设施不够完善 |
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3.397亿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亿人,则城市化水平约为
A.49.68% | B.55. 61% | C.42. 52% | D.32. 37% |
美国地理学家齐林斯基1971年把人口迁移与现代化联系起来,阐述了人口迁移转折的理论,即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早期开拓式的人口迁移逐步让位于城乡间的人口迁移,最终城市间的人口迁移将取代开拓式的或城乡间的人口迁移。社会现代化程度越高,区际联系越紧密,城市经济越发达,城市之间的人口移动越频繁。据此回答13~14题。根据人口迁移转折的理论,我国目前的国内人口迁移偏重于
A.开拓式的人口迁移 |
B.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
C.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迁移 |
D.城市间的人口迁移 |
目前发达国家的国内人口迁移偏重于
A.城市间的人口迁移 |
B.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
C.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迁移 |
D.开拓式的人口迁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