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南美洲甲国简图。
材料二 甲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鱼粉生产国和出口国,中国是世界同时也是该国最大的鱼粉进口国。下图为2001-2013年甲国鱼粉出口及出口额关系。
(1)L城是世界著名的“不雨城”。请解释其原因。
(2)甲国建有著名的输水工程,说出该工程的输水方向及依据。
(3)据材料二,概括 2001—2013 年甲国鱼粉出口的特点并提出中国的应对措施。
读我国部分著名旅游景观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旅游资源分为 和 两大类,它们共同的价值有 、 。
(2)图示景观中,属于世界自然遗产的是 ;属于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的是
。
(3)桂林山水主要是由 而成,游览桂林山水的最佳方式是 。
(4)旅游资源的观赏,有时要注意选择观赏的时机。游览泰山的最佳季节是 ,在山顶观景的最佳时间是 。
读亚洲东岸25°N附近某地海陆分布剖面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数字表示的水循环类型是 ,有关各环节的正确判断是()(双选题)
A.①环节是水汽输送,冬季风是其主要动力 |
B.②环节是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10~11月 |
C.③环节是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
D.④环节蒸发的水汽部分被输送到陆地上空 |
(2)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类型是 ,甲处地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3)图中丙处为火山,喷发的熔岩经凝固后形成 岩,丁处岩石又会俯冲到地下深处发生熔化,这种转化反映了自然界的 循环。
(4)据图分析,甲地东西两侧谷地发育的河流流域面积相当,但东侧河流水量较小。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2009年10月11日上午10时许,我国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从上海浦东外高桥的极地考察国内基地出发,启程前往南极。此次考察为期约180天,拟定于次年4月10日返回上海。
材料二此次前往南极科考航线示意图
(1)科考船从上海出发时,沿途海域此时多台风天气,下列关于该天气系统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2)图中③点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是 ,其成因是 。
(3)经过图中②点海域附近时,周围海域与陆地上的等温线分布如右图所示,此时影响甲处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影响乙处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双选题)
A.中山站盛行势力强劲的东北风 |
B.南极大陆终年严寒,最主要的原因是纬度高 |
C.此次科考期间易观察到极光现象,是研究极光的最佳时机 |
D.经过④海域时遇到的西风漂流,其性质为寒流 |
读图“我国大兴安岭及其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比较甲、乙两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分析指出:
甲地应为:________气候,乙地应为:________气候;两地降水的明
显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脉以东的自然带为________带,以西为________带。
(3)在农业生产方面,山脉以东主要发展_____,山脉以西主要发展______。
A.水田种植业 | B.旱地种植业 | C.草原畜牧业 | D.山地畜牧业 |
(4)山脉东西两侧自然环境的变化及差异,显示出陆地自然带的___________________
地带性规律。
读某地旅游资源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可以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该地旅游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发展当地的旅游业,准备修建公路,图中A、B两条路各有利弊,就A线路而言,其利弊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