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李斯拣了一条腐败狗
万 芊
(1)李斯去牌友刘渊家打牌回来时在那边的小区里拣了一条狗,一条似乎有着很纯血统的棕色沙皮狗。李斯是开着新买的“雪佛兰SPARK”迷你车去的,那车正散发着高贵的皮革味道。那狗是在李斯开车门之际趁李斯毫无防备的时候,从花丛中很敏捷地蹿出来钻进李斯爱车的,怡然自得地趴在副驾驶座上,一副死皮赖脸的模样。李斯先是吃了一惊,继而试图赶那狗儿下车,可那狗儿贪婪地嗅着车厢里浓重的皮革味道,愣是不肯下车,那眼神充满着哀怜与乞求,那小小的尾巴使劲摇着,一副谄媚的样子。
(2)刘渊接了李斯的电话赶紧下楼来,说那是条人家的弃狗,已经在小区里转悠一二天了。只要一见新车,就拼命往里钻,若是没车的人逮它,它就发了狂地乱叫乱蹿。几个驾摩托、骑单车的牌友,在一旁掇弄着李斯说:“这狗一定是条富贵人家的狗,像我们这些没有轿车的主儿,它还看不上呢!李斯你就带它回去吧,你好歹也是有车有房奔小康的人,没有一条贵气一点的宠狗,还真缺点啥呢!”
(3)李斯想想也是,家里妻子女儿早就嚷嚷着要养条有点品位的狗,这沙皮狗,虽然是条弃狗,看上去还是挺体面的。李斯心一软,也就把这人家的弃狗带回了家。
(4)女儿自然喜欢,还专门为它起了个挺洋气的名字,叫拉克。
(5)可拉克进了家,李斯的妻子便发现这狗其实很特别,骨子里有一种特别的贵气。洗澡,它拼命挣着不愿洗盆浴,犟着偏要洗上淋浴才舒坦,况且近不得低档的洗涤品,喷点普通的香水还老打喷嚏,一换上名贵的香水,它就跟你耍嗲。拉屎呢,它自个会像模像样地蹲在抽水马桶上,如是洗手间关着,它宁可憋着满屋子转。睡觉呢,不是软和的床毯或沙发巾,它根本不睡。那吃呢,更是让李斯他们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小店里买了便宜的香肠它嗅也不嗅,那牛奶,它也是尽挑口味可口的喝,最气人的是自来水,它是滴水不沾的,就是纯净水,它还挑着喝呢。那贵气、那娇气、那挑剔,李斯自叹就是他们一家人加起来也没有它这般。它最大的本领就是能察言观色,整天变着法子讨主人们的喜欢,以至更宠它,更怜它。
(6)于是,李斯打电话给牌友刘渊,问刘渊:“知道不,这狗是谁家弃的,咋这般贵气,简直是腐败。”过了几天,刘渊那里还真有了回话:“说你知道?!市里的那个权力挺大的头头和他太太一起被人告发了,这狗原本是他太太的宠物,平常时家里雇的人有一半时间就在伺候着这宝贝,这么由着性子宠着,不腐败才怪呢!”
(7)一听说这个,李斯心里挺不是滋味的,想当年他和妻子想从北方工作的城市迁回老家来,因为这位权力挺大的头头,不知托了多少人,求了多少情,送了多少礼,好不容易才把这天大的事给办成了。但李斯因此却倍觉得心里累得慌,而眼下却收留着那贪婪人家的宠物,心里更不是滋味。
(8)于是,李斯跟妻子女儿商议说,把那狗远远地送人吧。为了不再能看到它,李斯开着车,带着它到了郊外一处朋友的鱼塘,骗下拉克。鱼塘上原本有几条草狗,突然见到了这条陌生而贵气的狗便狂
吠不止,正当拉克不知所措的时候,李斯蓦然上车启动,而当拉克发觉自己再次被人遗弃时,便发了疯似地跟着李斯的车,凄厉地叫着拼命追赶。
(9)看着拉克孤立无助的可怜模样,李斯几次心软,想停下车来,但一想起那贪得无厌的人,心一横,油门一加,便驾车飞驶而去,那再次被遗弃的拉克,便在后视镜中渐渐缩小,渐渐消失。
(10)李斯很快跟鱼塘的朋友打电话,央他把拉克唤回鱼塘,好生照料它。朋友告诉他,那狗还在路边发呆,凄凄地叫唤着,那模样确实挺可怜的,但狗毕竟是狗,没人宠它照样能活着。
(11)半年过后,李斯在鱼塘边的草棚附近,见到了那条曾经被唤作拉克的沙皮狗。半年多来最大的改变,便是不知是哪条草狗,玷污了拉克高贵的血统,而拉克竟然还为它生下了一群怪模怪样的小杂种。做了母亲的拉克,神圣而又警觉,它那鼓胀的奶头正任由着小杂种们的吸吮,而为了护卫那些小杂种,拉克完全是一副不容侵犯的样子。
(12)李斯见了,不由得生出一份同情来,叫了声“拉克”,可对于曾经献媚以博一爱的它,拉克现在竟是一副漠视的样子。李斯这才知道,那狗早已淡忘了他,早已淡忘了以前曾经贵气的生活习性,看上去它早已不需要名贵的洗涤用品、香肠、牛奶和纯净水,更不需要抽水马桶和柔软的被褥,它已经回到它的同类当中,它已不需向任何人献媚、乞求收留。而当李斯试图接近它,试图对它有所亲近,试图唤起它曾经有过的殷勤时,拉克竟然冲他大声吠叫,并护着其胯下的小杂种们,并且越吠越凶,一副神圣不可侵犯的架势。直到李斯退到远得再也不可能对它们构成威胁的时候,拉克才转为平静。
(13)李斯突然觉得,拉克已经生活在属于自己的尊严当中,早已不再需要奢侈、不再需要贵气、不再需要娇气,甚至不需要因此而低三下四、死皮赖脸、竭尽谄媚之能事,真正活出了狗的骨气。
(选自《金山》2007年第11期,有删改)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作品中的这条狗被称为“腐败狗”,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是说这条狗娇气挑剔,生活腐败;另一方面是映射这条狗的原主人生活腐败奢侈。这就使得小说的批判意味更加浓厚。 |
B.李斯抛弃这条狗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这条狗的前主人是市里面一位权力挺大的头头,而李斯收留着那贪婪人家的宠物,心里不是滋味;其二,养活这条狗花费太大,给家里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
C.当李斯在朋友的鱼塘再次看到拉克并试图接近它时,它对李斯表现出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架势。此情节意在表明李斯是一个重感情的人。 |
D.作品详细描写了狗在李斯家里的生活习性,这和半年后李斯又一次在朋友的鱼塘见到它时的情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外部的生存环境对狗的习性形成有重要影响。 |
E.这篇小说的语言风趣幽默,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一条狗不平凡的经历,以狗的命运来暗喻人的命运,以此来突出小说讽刺和批判的主题。作品第⑦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作品以一条狗的经历作为叙事的中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在作品的结尾,拉克失去了奢侈的生活和贵族气质,却得到了尊严和骨气。这是一种幸运还是不幸?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问题,完成1~3题。
"天人合一"的医学模式
王庆其
中国古代先人们无论探讨宇宙的生成或寻找生命的奥秘,都是围绕着"天人关系"这个核心展开的。天人之学是中国哲学的思维起点,也是中国人最基本的思维方式。
《内经》是从研究天到研究人,从探讨人到探讨天,提出"人与天地相参", "善言天者,必验于人"的观点。可以认为,《内经》是以"天人一体"为理论核心,探讨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医学经典。
所谓医学模式是指人们认识和处理健康与疾病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内经》确立了"天人合一"的医学模式,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的生命现象是自然现象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遵循着同一自然规律。于是,《内经》将人体放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些大背景下来考察生命的活动规律。
《内经》要求每一个医生应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天文"、"地理",概指自然环境种种影响因素;"人事",泛指社会人际之事,大而至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风习俗等,小而至于病人的政治经济地位、家境际遇及个人经历等,这些内容均与人体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天人合一"医学模式贯穿于整个中医学理论体系之中,指导人们认识人体生理病理及诊治疾病和预防保健等医疗实践活动。
基于上述思路,《内经》关于健康的定义可以归纳为:①躯体无异常变化,所谓"平人者不病也";②内部机能和谐,"形与神俱";③对外界环境适应,"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简单地说,健康的本质就是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形与神(生理和心理)的和谐。人们的医疗实践活动就是为了调整和维护这种和谐。《内经》的医学模式告诫医生不仅要注意患者的"病",更要注意生病的"人",知道谁生了病,有时比了解生了什么病更为重要。疾病不过是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的一种反应,不同个体对疾病的反应是不同的,个体总是按照自身的反应和体验呈现出种种临床症状。
《内经》"天人合一"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与近年医学界提出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是相通的。两者都不把"人"作为一个超然独立的实体,而是看作自然社会环境中的一员。因此,认识健康与疾病,不仅着眼于个体,更着眼于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相互联系。其次,两者都注意到精神心理因素在个体健康与疾病中所起的作用,强调社会心理因素的重要性,这就使得人们对于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及处理,不至于陷入单纯生物因素的死胡同。这对推动中医学术发展和提高诊治疾病、预防疾病的效果,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选自《<黄帝内经>的现代魅力》,2010年1月2日《文汇报》,有删改)
1. |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2. |
作者为什么说"人们的医疗实践活动就是为了调整和维护这种和谐"?请简析。 |
3. |
文章最后说:"《内经》天人合一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与近年医学界提出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是相通的"。这句话给你什么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
阅读下面的问题,完成1~3题。
春 风
林斤澜
北京人说:"春脖子短。"南方来的人觉着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
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会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
其实,意见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褒贬起来着重于春风,也有道理。
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些名句是些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这四句里没有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这才草长,花开,莺飞……
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下乡的好处。
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里,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膊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着大靸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欢喜得不行时,连捎带来的粗暴也只觉着解气。要不,请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
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老是牛角淡淡的阳光,牛尾蒙蒙的阴雨,整天好比穿着湿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儿。
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
1. |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2. |
为什么作者起初在北方怀念江南的春风,后来却说"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请简析。 答: |
3. |
文章倒数第二段,作者对江南春天中"看不见"的春风另有一番描述。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样写好在哪里? 答: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一朵午荷
洛夫
这是去夏九月问的旧事,我们为了荷花与爱情的关系,曾发生过一次温和的争辩。"爱荷的人不但爱它花的娇美,叶的清香,枝的挺秀,也爱它夏天的喧哗,爱它秋季的寥落,甚至觉得连喂养它的那池污泥也污得有些道理。"
"花凋了呢?"
"爱它的翠叶田田。""叶残了呢?"
"听打在上面的雨声呀!"
"这种结论岂不太过罗曼蒂克。""你认为……?"
"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
记得那是一个落着小雨的下午,午睡醒来,突然想到去博物馆参观一位朋友的画展。为了喜欢那份凉意,手里的伞一直未曾撑开,冷雨溜进颈子里,竟会引起一阵小小的惊喜。沿着南海路走过去,一辆红色计程车侧身驰过,溅了我一裤脚的泥水。抵达画廊时,正在口袋里乱掏,你突然在我面前出现,并递过来一块雪白的手帕。老是喜欢做一些平淡而又惊人的事,我心想。
这时,室外的雨势越来越大,群马奔腾,众鼓齐擂,整个世界茏罩在一阵阵激越的杀伐声中,但极度的喧嚣中又有着出奇的静。我们相偕跨进了面对植物园的阳台。"快过来看!"你靠着玻璃窗失神地叫着。我挨过去向窗外一瞧,顿时为窗下一幅自然的奇景所感动,怔住。窗下是一大片池荷,荷花多已凋谢,或者说多已雕塑成一个个结实的莲蓬。满池的青叶在雨中翻飞着,大者如鼓,小者如掌,雨粒劈头劈脸洒将下来,鼓声与掌声响成一片,节奏急迫而多变化,声势相当慑人。
我们印象中的荷一向是青叶如盖,俗气一点说是亭亭玉立,之所以亭亭,是因为它有那一把瘦长的腰身,风中款摆,韵致绝佳。但在雨中,荷是一群仰着脸的动物,专注而矜持,显得格外英姿勃发,矫健中另有一种娇媚。雨落在它们的脸上,开始水珠沿着中心滴溜溜地转,渐渐凝聚成一个水晶球,越向叶子的边沿扩展,水晶球也越旋越大,瘦弱的枝杆似乎已支持不住水球的重负,由旋转而左摇右晃,惊险万分。我们的眼睛越
睁越大,心跳加速,紧紧抓住窗棂的手掌沁出了汗水。猝然,要发生的终于发生了,荷身一侧,哗啦一声,整个叶面上的水球倾泻而下,紧接着荷枝弹身而起,又恢复了原有的挺拔和矜持,我们也随之嘘了一口气。我点燃一支烟,深深吸了一口,然后缓缓吐出,一片浓烟刚好将脸上尚未褪尽的红晕掩住。
也许由于过度紧张,也许由于天气阴郁,这天下午我除了在思索你那句"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的话外,一直到画廊关门,我们再也没有说什么。
但我真正懂得荷,是在今年一个秋末的下午。这次我是诚心去植物园看荷的,心里有了准备,仍不免有些紧张。跨进园门,在石凳上坐憩一下,调整好呼吸后,再轻步向荷池走去。
噫!那些荷花呢?怎么又碰上花残季节,在等我的只剩下满池涌动的青叶,好大一拳的空虚向我袭来。花是没了,取代的只是几株枯干的莲蓬,黑黑瘦瘦,一副营养不良的身架,跟丰腴的荷叶对照之下,显得越发孤绝。这时突然想起我那首《众荷喧哗》中的诗句:"众荷喧哗/而你是挨我最近/最静,最最温柔的一朵/……"
午后的园子很静,除了我别无游客。我找了一块石头坐了下来,呆呆地望着满池的青荷出神。众荷田田亭亭如故,但歌声已歇,盛况不再。两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繁华与喧嚣,到处拥挤不堪;现在静下来了,剩下我独自坐在这里,抽烟,扔石子,看池中自己的倒影碎了,又拼合起来,情势逆转,现在已轮到残荷来欣赏我的孤寂了。想到这里,我竞有些赧然,甚至感到难堪起来。其实,孤寂也并不就是一种羞耻,
当有人在欣赏我的孤寂时,我绝不会认为他有任何罪过。朋友,这点你不要跟我辩,兴衰无非都是生命过程中的一部分。今年花事已残,明年照样由根而茎而叶而花,仍然一大朵一大朵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接受人的赞赏与攀折,它却毫无顾忌地一脚踩污泥,一掌擎蓝天,激红着脸大声唱着"我是一朵盛开的莲",唱完后不到几天,它又安静地退回到叶残花凋的自然运转过程中去接受另一次安排,等到第二年再来接唱。
扑扑尘土,站起身来,绕着荷池走了一圈,绕第二圈时,突然发现眼前红影一闪而没。我又回来绕了半匝,然后蹲下身子搜寻,在重重叠叠的荷叶掩盖中,终于找到了一朵将谢而未谢,却已冷寂无声的红莲,我惊喜得手足无措起来,这不正是去夏那挨我最近,最静,最最温柔的一朵吗?
(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读本②·一朵午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有删节)
1. |
纵观全文,谈谈标题"一朵午荷"中"午"的含义。 答: |
2. |
简要归纳画线段落的段意,并简析该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 答: |
3. |
概述文章所表现的荷之美。 答: |
4. |
结合两次观荷,谈谈"我"在思索"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这句话的过程中,思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志愿精神可以表述为一种具体化或日常化的人文精神。作为促进社区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成员个人身心完善的一种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志愿精神在日常生活层面的实际体现形式就是志愿行动。志愿精神的兴起,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式,体现了在不同层面上的功能。
志愿精神的兴起和志愿行动的产生,在社会运行层面上将发挥出其特有的作用。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对于人的社会化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使社会成员接受基本的社会准则,塑造具有社会取向的价值观,从而形成潜在的服务社会的行动倾向,这就是
它的社会教化功能;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能够起到将不同群体的社会成员进行凝聚和团结的作用,它提供了同一个场景和机遇,使他们共同参与到同一项活动中,甚至还会起到聚合各种社会资源的作用,这就是它的社会整合功能;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能够对社会成员发挥号召作用,而且这种召唤常常是以无声的形式进行的,但是,其超越性的社会关怀又是使具有这种精神的人无法抗拒的,从而会最终在行动上表现出来,这就是它的社会动员功能;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能够以其实际的效应,广泛地宣传并大力地弘扬最具有普遍性的、作为最能够表达优秀文化成分的社会价值观念和民族精神,而且在越重大的社会事件中,这种特征就会表现得越鲜明,这就是它的社会导向功能。
志愿精神的兴起和志愿行动的产生,在人的发展层面上也会发挥其特有的作用。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体现了社会成员对价值合理性的追求。现代化的物质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工具合理性的追求,然而,现代化进程的悖论特征之一就在于,对工具合理性的关注常常极大程度地抑制了价值合理性。因此,为了防止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进程中出现畸形走势,强调价值合理性的意义就会显得极其重要。而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的意义之一就是体现出了社会成员以及社会本身对于价值合理性所作的追求。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表达了社会成员对人本化取向生活的向往。在现代化进程加速的时候,社会运行节奏加快,社会竞争状态加剧,社会流动范围扩大,个体价值取向增强等,使得社会成员对于高情感的向往和对于集体生活的需求表现得日益突出。而在表达志愿精神或参与志愿行动的过程中,过一种富有意义的集体生活,实现自己帮助他人和服务社会的善良愿望,可以充分地表现出其中内含的人本化取向的生活目标。
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成为促进社会成员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从社会角度看,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成为社会凝聚其成员的一种重要场域;从社会成员角度看,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则成为社会提升其成员素质的一个平台。正是在自愿参与公益事业或提供公共服务的实际行动中,社会成员实现了其精神境界的提升,完成了其价值观念的变化和人生经验的丰富,甚至促进了其自身知识的扩展和技能的增强,而这一切的经历及其感受也必将成为生命中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1. |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志愿行动所体现的功能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层面的一项是()
|
2. |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有关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
简要谈谈,如果缺乏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对人的发展会有怎样的影响。 答: |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枝蔓状城市--以城市边缘化和信息技术、虚拟技术为特征的后现代城市,将既不会是奴隶社会的"城堡式"城市,也不会是封建社会的"城池式"城市,当然也会与现代工业社会高楼耸立的中心化城市相区别。
在枝蔓状城市布局中,即便是眼下北京绞尽脑汁建造起来的多层环状结构也将不大适应。中心化城市的各种弊端,诸如交通堵塞、人口拥挤、环境污染、空气浑浊、疾病易于传播、犯罪案件增多、居住环境恶化、管理难度增加和公众交通锐减等,限制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而现代高科技可以自由地用虚拟空间、网络空间取代地理空间或物理空间,因此人们也就没有必要再拥挤在一个地域。于是自然而然就开始了从市区向市郊的转移,许多工厂、学校、研究机构都迁向市郊。市区再也没有工厂和生产基地,而变成纯粹的物质交换和消费的场所。又由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电信技术的发展,中心化城市的传统布局被彻底打散。
现在世界各地迅速崛起许多边缘城市,就属于中心化城市的后现代演变。中心化城市逐渐演变为主城市和边缘城市。主城市和边缘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又各自独立,它们更多的是经济、文化和教育上的紧密联系。城市的边缘化,就是城市由中心向四周的蔓延和扩展,扩展到与非城市区域相接壤的既是城市又是乡村的地区。这里,现代商业交易和办公活动也走向郊区化、边缘化,生产规模、生产程序、劳动力市场和销售状况呈分散状。主城市与边缘城市通过铁路、地铁、高速公路、航空路线等组成的多模式运输系统以及卫星天线进行沟通。
这种城市的边缘化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形成规模,比如今天的美国就已经形成大洛杉矶都市区以及波士顿--劳伦斯--洛厄尔、旧金山--奥克兰--圣何塞等都市区。它们还会进一步像周边地区扩展,通过原料网、生产网、销售网、消费网、信息网和电脑网的连接而延伸到整个地球,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化城市。
1. |
下列对于"枝蔓状城市"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2. |
下列对中心化城市的后现代演变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