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复庵记
顾炎武
旧中涓 范君养民,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数年,始结庐于西峰之左,名曰复庵。华下之贤士大夫多与之,环山之人皆信而礼之。而范君固非方士者流也。
幼而读书,好《楚辞》;诸子及经史多所涉猎。为东宫伴读。
方李自成之挟东宫二王以出也,范君知其必西奔,于是弃其家走之关中,将尽厥职焉。乃东宫不知之,而范君为黄冠矣。
太华之山,悬崖之巅,有松可荫,有地可蔬,有泉可汲,不税于官,不隶于宫之籍。华下之人或助之材,以创是庵而居之。有屋三楹,东向以迎日出。
余尝一宿其庵。开户而望,大河之东,雷首之山苍然突兀,伯夷叔齐之所采薇而饿者,若揖让其间,固范君之所慕而为之者也。自是而东,则汾之一曲,绵上之山出没于云烟之表,如将见之,介子推从晋公子,既反国而隐焉,又范君之所有志而不遂者也。又自是而东,太行、碣石之间,宫阙山陵之所在,之茫茫,而极望之不可见矣,相与泫(xuàn流泪)然。
作此记,留之山中。后之君子登斯山者,无忘范君之志也
【注释】①旧:指明朝。中涓:太监。②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此年明亡。黄冠:代指道士。③方士:古代称从事求仙、炼丹等活动的人。④太华之山:华山。⑤雷首之山:首阳山。⑥揖让:作揖和谦让,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⑦汾:汾水。⑧绵上之山:绵山。⑨宫阙山陵:指明朝故都的皇宫和皇陵。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结庐于西峰之左能够
B.华下之贤士大夫多与之交往
C.不隶于宫之籍观看
D.之茫茫距离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范君知其必西奔为之奈何
B.介子推从晋公子师道不传也久矣
C.若揖让其间飘飘如遗世独立
D.乃东宫不知之苟非吾之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从京都(指北京)徒步行走到华山当道士
B.方李自成之挟东宫二王以出也
当李自成挟持太子和另外两个王子离开北京时
C.伯夷叔齐之所采薇而饿者
(那就是)伯夷、叔齐采薇充饥而挨饿的地方
D.既反国而隐焉

反叛晋国之后,介子推就隐居在这里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又范君之所有志而不遂者也
②后之君子登斯山者,无忘范君之志也
填空。
(1)与介子推有关的节日叫           。
(2)顾炎武,又称亭林先生,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他有一句名言:“天下兴亡,          。”本文与《游褒禅山记》同属“记”,但本文重在抒情,而《游褒》重在议论。《游褒禅山记》中写道“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可以无悔矣。”
作者把范君的华山隐居与伯夷、叔齐的首阳山采薇相比,又由“绵上之山”而想起介子推的故事,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2分,每小题3分)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找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B.秦伯说,与郑人盟
C.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D.失其所与,不知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晋军函陵②敢以烦执事③以乱易整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A.①军队②对对方的敬称③替代④替
B.①驻军②执掌事务③交换④被
C.①驻军②对对方的敬称③替代④给予
D.①军队②管理事务③交换④是

下面列举了烛之武的一些话语,这些话语中对秦国有利的一句是

A.亡郑以陪邻
B.越国以鄙远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对下列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其”指秦国,“贰于楚”是说郑对晋怀有二心,同楚亲近。
B.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邻”的意思是:增加邻国的土地。
C.君之所知也
“所知”的内容是“晋军早晨渡河回国,晚上就筑墙将焦、瑕两地划给秦国了”。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唯君图之”意思是:希望秦君考虑损晋利秦这件事。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颜延之字延年,琅邪临沂人也……延之少孤贫,居负郭,室巷甚陋。好读书,无所不览,文章之美,冠绝当时……
义熙十二年,高祖北伐,有宋公之授,府遣一使庆殊命。道中作诗二首,文辞藻丽,为谢晦、傅亮所赏。宋国建,奉常郑鲜之举为博士,仍迁世子舍人。高祖受命,补太子舍人。雁门人周续之隐居庐山,儒学著称,永初中,征诣京师,开馆以居之。高祖亲幸,朝彦毕至,延之官列犹卑,引升上席,上使问续之三义,续之雅仗辞辩,延之每折以简要。既连挫续之,上又使还自敷释,言约理畅,莫不称善。徙尚书仪曹郎,太子中书舍人。
时尚书令傅亮自以文义之美,一时莫及,延之负其才辞,不为之下,亮甚疾焉。庐陵王义真颇好辞义,待接甚厚,徐羡之等疑延之为同异,意甚不悦。少帝即位以为正员郎兼中书寻徙员外常侍出为始安太守领军谢晦谓延之曰昔荀勖忌阮咸斥为始平郡今卿又为始安可谓二始。黄门郎殷景仁亦谓之曰:“所谓俗恶俊异,世疵文雅。” ……
世祖登阼,以为金紫光禄大夫,领湘东王师。子竣既贵重,权倾一朝,凡所资供,延之一无所受,器服不改,宅宇如旧。尝乘羸牛笨车,逢竣卤簿,即屏往道侧。又好骑马,遨游里巷,遇知旧辄据鞍索酒,得酒必颓然自得。常语竣曰“平生不喜见要人,今不幸见汝。”竣起宅,谓曰:“善为之,无令后人笑汝拙也。”表解师职,加给亲信三十人。
孝建三年,卒,时年七十三。追赠散骑常侍、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如故。谥曰宪子。延之与陈郡谢灵运俱以词彩齐名,自潘岳、陆机之后,文人莫及也,江左称颜、谢焉。所著并传于世。(节选自《宋书选译·颜延之传》)
【注】①彦:英才。②登阼:皇帝登基。③卤簿:古代官员出行的仪仗。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亲幸幸:皇帝驾临某地
B.引升上席引:被引领
C.奉常郑鲜之举为博士举:举荐
D.寻徙员外常侍寻:寻找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今不幸见汝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B.言约理畅,莫不称善素善留侯张良
C.俱以词彩齐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D.以为金紫光禄大夫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颜延之文才卓著的一组是( )
①延之少孤贫,居负郭,室巷甚陋
②道中作诗二首,文辞藻丽,为谢晦、傅亮所赏
③续之雅仗辞辩,延之每折以简要
④言约理畅,莫不称善
⑤谓曰:“善为之,无令后人笑汝拙也。”
⑥延之与陈郡谢灵运俱以词彩齐名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①④⑥ D.②③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颜延之从小丧父,家庭贫寒,但他不为困境所限,勤奋读书,写出的文章在当时无人可比。
B.宋武帝曾亲临学馆,把颜延之升坐上席,让他与周续之谈论三义,颜延之依仗能言善辩,说了许多道理。
C.颜延之恃才自负,得罪了人,后来还是被排挤出京,调任始安郡太守。
D.在儿子官位贵重、权势显赫之时,颜延之仍不改当年的器用服饰、居室屋宇,并表示不喜欢见达官贵人。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贞观十年,魏征上疏曰:
臣闻为国之基,必资于德礼,君之所保,惟在于诚信。夫君能尽礼,臣得竭忠,必在于内外无私,上下相信。上不信,则无以使下,下不信,则无以事上,信之为道大矣。
昔齐桓公问于管仲曰:“吾欲使酒腐于爵,肉腐于俎,得无害霸乎?”管仲曰:“此极非其善者,然亦无害于霸也。”桓公曰:“如何而害霸乎?”管仲曰:“不能知人,害霸也;知而不能任,害霸也;任而不能信,害霸也;既信而又使小人参之,害霸也。”晋中行穆伯攻鼓①,经年而弗能下,馈间伦曰:“鼓之啬夫②,间伦知之。请无疲士大夫,而鼓可得。”
穆伯不应,左右曰:“不折一戟,不伤一卒,而鼓可得,君奚为不取?”穆伯曰:“间伦之为人也,佞而不仁,若使间伦下之,吾可以不赏之乎?若赏之,是赏佞人也。佞人得志,是使晋国之士舍仁而为佞。虽得鼓,将何用之?”
夫穆伯,列国之大夫,管仲,霸者之良佐,犹能慎于信任、远避佞人也如此,况乎为四海之大君,应千龄之上圣,而可使巍巍至德之盛,将有所间乎?若欲令君子小人是非不杂,必怀之以德,待之以信,厉之以义,节之以礼,然后善善而恶恶,审罚而明赏。则小人绝其私佞,君子自强不息,无为之治,何远之有?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③将何望哉!
太宗览疏叹曰:“若不遇公,何由得闻此语!”
(节选自《贞观政要·诚信》,有删节)
【注】①鼓:城邑名。②啬夫:秦汉时的乡官,这里指掌管鼓城的官员。③永锡祚胤:锡,赐福;祚,读zuò,赐福、保佑;胤,读yìn,子孙后代。祚胤:福运及于后代子孙。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无疲士大夫疲:疲惫
B.此极非其善者极:极端,过分
C.厉之以义厉:通“励”,勉励
D.审罚而明赏审:清楚地

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昔齐桓公问于管仲曰 B.而可使巍巍至德之盛
而君幸于赵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然后善善而恶恶 D.必怀之以德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作《师说》以贻之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将何望哉!
B.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将何望哉!
C.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将何望哉!
D.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将何望哉!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魏征给唐太宗的谏言,他认为君臣之间惟有诚信,才能君尽其礼,臣尽其忠。
B.小人有功也应赏,但赏小人则会助长奸佞之风,这是穆伯不采纳馈间伦的建议的原因。
C.管仲认为,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远避小人是称霸的前提,其中远避小人尤其重要。
D.穆伯认为,一个大国之君对待臣下只有讲求德信义礼,才能让“君子小人是非不杂”,君子更能尽忠。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晋中行穆伯攻鼓,经年而弗能下。
译文:
(2)佞人得志,是使晋国之士舍仁而为佞。虽得鼓,将何用之?
译文:
(3)则小人绝其私佞,君子自强不息,无为之治,何远之有?
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左忠毅公逸事
方苞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指左公处微:悄悄
B.及左公下厂狱及:等到
C.或劝以少休少:稍微
D.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造:建造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久之,闻左公被炮烙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①则席地倚墙而坐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C.①乃奋臂以指拨眦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D.①皆铁石所铸造也②某所而母立于兹

下面各组内容,都能直接表现左光斗“刚毅爱才”的是
①即解貂覆生,为掩户②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③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④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⑤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⑥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③⑤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以左光斗与史可法的关系为线索,循序渐进,脉络分明,标题为《左忠毅公逸事》,表明了作者对左光斗是怀有敬意的。
B.文中写左、史相见,史遭怒斥的情况,更能突出左光斗忠贞气节,反衬了史可法的胆小怕事。
C.末段点明所叙“逸事”的来源,既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也使全文首尾相顾,圆活自如。
D.文中提到史可法为讨“流贼张献忠”而刻苦治军的事例,是作者尊崇封建正统,反对农民起义观点的反映。

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2)翻译下面语句
①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②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也。少有文武材略,每谓所亲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其舅韩擒虎,号为名将,每与论兵,未尝不称善,抚之曰:“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初仕隋为长安县功曹。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皆善之。素尝拊其床谓靖曰:“卿终当坐此。”
大业末,累除马邑郡丞。会高祖击突厥于塞外,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将诣江都,至长安,道塞不通而止。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靖大呼曰:“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高祖壮其言,太宗又固请,遂舍之。
四年,靖又陈十策以图萧铣,高祖从之。铣集兵于夔州。铣以时属秋潦,江水泛涨,三峡路险,必谓靖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九月,靖乃率师而进,将下峡,诸将皆请停兵以待水退,靖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进兵至夷陵。铣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清江,靖见其军乱,纵兵击破之。
时诸将咸云铣之将帅与官军拒战死者,罪状既重,请籍没其家,以赏将士。靖曰:“王者之师,义存吊伐。降而籍之,恐非救焚拯溺之义。但恐自此已南城镇,各坚守不下,非计之善。”于是遂止。江、汉之域,闻之莫不争下。以功授上柱国,封永康县公。乃度岭至桂州,遣人分道招抚,其大首领冯盎、李光度、宁真长等皆遣子弟来谒,靖承制授其官爵。
突厥诸部离叛,朝廷将图进取,以靖为代州道行军总管,率骁骑三千,自马邑出其不意,直趋恶阳岭以逼之。突利可汗不虞于靖,见官军奄至,于是大惧,相谓曰:“唐兵若不倾国而来,靖岂敢孤军而至?”一日数惊。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其所亲康苏密来降。四年,靖进击定襄,破之,可汗仅以身遁。太宗尝谓曰:“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书名竹帛。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节选自《旧唐书.李靖传》,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累除马邑郡丞除:担任
B.执靖将斩之执:捉住
C.王者之师,义存吊伐吊:慰问,安抚
D.突利可汗不虞于靖虞:欺骗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而以私怨斩壮士乎②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B.①请籍没其家,以赏将士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C.①乃度岭至桂州②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D.①潜令间谍离其心腹②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直接体现李靖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①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②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皆善之。
③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④靖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
⑤靖见其军乱,纵兵击破之⑥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靖年轻时就有文才武略,左仆射杨素认为他将来做官一定能做到自己现在的位置。
B.李靖在攻打萧铣的战斗中,看重行军的速度,抓住了先机,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C.李靖认为战争的目的是吊民伐罪,对待俘虏不该太苛刻,结果使很多敌人主动归降。 D.唐太宗认为,李靖在平定突厥各部的叛乱中,战功卓著,可以和汉代的李陵相媲美。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
答:
②降而籍之,恐非救焚拯溺之义。
答:
③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
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