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世界四个地点位置示意图,分析回答下题。
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位于高纬度 | B.乙位于热带 |
| C.丙位于东半球 | D.丁位于大西洋 |
飞机从乙地飞往丁地,走最近航线,其飞行方向是
| A.从西南向东北 | B.从东南向西北 |
| C.先向正北,再向正南 | D.先向正南,再向正北 |
所谓“对趾点”是指地球上过地心的一条直线与地面相交的两个点。关于乙地的对趾点所在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国是所在大洲唯一人口过亿的国家 |
| B.该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麦、牛肉出口国 |
| C.该国的铁矿资源丰富,上海宝钢从该国进口铁矿石 |
| D.该国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多,南北最狭长的国家 |
下图所示地区外商投资多,民营经济发达,经济增长迅猛,城市化速度快,大中小城市数目多,被称为世界第六大城市圈。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乙、丙及甲城新区的人口已突破百万,且甲城新区引进的都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引进这类产业有利于提升整个区域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
| B.国外大公司、大财团进驻甲城新区是因为甲城市场广阔、劳动力廉价 |
| C.外资小项目不进驻甲城新区而进驻丙或乙城的原因是当地交通方便 |
| D.甲城工业基础好 |
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民营企业产生集聚效应的主导因素是( )
| A.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 B.优越的社会协作条件 |
| C.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 D.清洁优美的环境 |
如图示意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650—1780年该区域( )
|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 | B.经历了移民开垦 |
| C.农业结构复杂 | D.注重生态保护 |
进入20世纪该区域( )
| A.气候持续干旱 | B.大力发展畜牧业 |
| C.种植业产值降低 | D.实施了退耕还林 |
图示阴影地带是表示我国某两种地理事物转变、交错分布的一个地带。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该阴影地带属于( )
①风蚀地貌和水蚀地貌的交错地带 ②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
③我国高原和山地的过渡地带④风力侵蚀和风力沉积作用的交错地带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该阴影地带是我国( )
①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 ②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分界线
③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④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点轴理论模型是我国著名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院士提出的经济发展理论,“点”指各级居民点和中心城市。“轴”指由交通、通讯干线和能源、水源通道连接起来的“基础设施束”。读我国“T”字形点轴开发模式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沿江产业带”与“南北开发轴”相交的“点”是( )
| A.郑州 | B.南京 | C.武汉 | D.九江 |
以下属于“西北开发轴”的“基础设施束”是( )
| A.南水北调工程 | B.西气东输工程 |
| C.青藏铁路工程 | D.西电东送工程 |
读“ 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回答下列各题。
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②该国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水平不相适应
③该国属发达国家 ④阶段Ⅲ,该国经济增长主要来自第三产业
|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阶段Ⅲ,该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有( )
①劳动密集型产业 ②资源密集型产业 ③技术密集型产业 ④现代服务业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