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东起青海西宁,南至西藏拉萨,全长1956千米,被誉为“天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运营。下图是一游客在列车上拍摄的西藏太阳能发电的景观图片,该太阳能板方向正对该地中午太阳。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据图分析铁路的延伸方向是( )
A.西北——东南 | B.东——西 |
C.南——北 | D.东北——西南 |
关于青藏高原叙述错误的是( )
A.铁路沿线地区高寒、缺氧、冻土广布,生态脆弱。 |
B.受高原影响,气温日较差大但年较差较小。 |
C.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导致该地雪线高度较低。 |
D.南部地区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
随着全球变暖,北冰洋冰层逐渐融化,“西北航道”备受关注。读北极附近地区示意图(图3)完成问题。西北航道开通的主要意义是
A.改变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 B.极大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 |
C.有利于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 | D.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程 |
据图中信息判断M岛上人口主要分布在该岛的
A.岛屿内部地区 | B.东北沿海地区 | C.西南沿海地区 | D.西北沿海地区 |
自然界中,相邻河系在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由于分水岭被破坏或迁移造成的河流袭夺,最终会有一个河系发展成为主河系。图2是图1中方框处的分水岭迁移图,分水岭从I经Ⅱ演化到III,分水岭最终被切穿,发生河流袭夺现象。读图完成问题。左图中最终河流流量减少的河段是
A.a | B.b | C.c | D.d |
右图中导致分水岭迁移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化作用 | B.风力侵蚀 | C.流水侵蚀 | D.流水沉积 |
区域行业分工指数可大致衡量区域分工的程度,指数值越高,两地区的行业差异性越大,反之则两地区产业相同性越大。读环渤海地区分工指数表(表1)完成问题。与北京产业结构差异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
A.天津 | B.河北 | C.山东 | D.辽宁 |
表中数据说明环渤海地区
A.产业结构趋于一致 |
B.专业化分工进一步加强 |
C.经济发展速度都在加快 |
D.内部竞争更加激烈 |
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当①线变成②线时,则住宅功能区可拓展到
A.一环路 | B.二环路 | C.三环路 | D.环城路 |
近年该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是()
①城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
②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③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④郊区廉价劳动力丰富
⑤人口向郊区迁移
A.①②⑤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③④⑤ |
近年该市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逐渐从市中心向二、三环路迁移,主要原因是()
①二、三环路地租比市中心低
②市中心交通拥堵
③二、三环路人流量更大
④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⑤市中心人口减少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①②④ |
读图,左图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右图为“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据图回答问题。在左图中,字母E—F反映的是 ( )
A.城镇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 | B.城镇化进程进入衰退阶段 |
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 D.城乡差距扩大 |
右图中甲、乙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乙最可能处在图9中的( )
A.D时段 | B.B时段 | C.E时段 | D.F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