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生利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来测量一个质量m=50g的重锤下落时的加速度值,该学生将重锤固定在纸带下端,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以下是该同学正确的实验操作和计算过程,请填写其中的空白部分:
①实验操作: ,释放纸带,让重锤自由落下, .
②取下纸带,取其中的一段标出计数点如图2所示,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为x1=2.60cm,x2=4.14cm,x3=5.69cm,x4=7.22cm,x5=8.75cm,x6=10.29cm,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间隔T=0.02s,则重锤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a= ,代入数据,可得加速度a= 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结果发现,重锤下落时的加速度比实际的重力加速度小,为了有效地缩小这个实验测得的加速度与实际的重力加速度之差,请你提出一个有效的改进方法: .
在做《研究共点力的合成》实验时。实验时先用两只弹簧秤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到某一位置O,此时记下弹簧秤示数、细绳套方向和O点位置;再用一只弹簧秤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__________,做好有关记录。
实验时得到结果如图所示,(F’与A、O共线,A端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套的结点),图中用一只簧秤拉时测得的力是_______。
如图所示,在实验室里小王同学用电流传感器和电压传感器等实验器材测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改变电路的外电阻R,通过电压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测量不同阻值下电源的端电压和电流,输入计算机,自动生成U?I图线,如图(1)所示。由图可得干电池的电动势为_________V,干电池的内电阻为_______ Ω;
做完实验后,小王同学在上面的实验器材中去掉电压传感器,改变电路的外电阻R,通过电流传感器测量不同阻值下的电流,画出R?1/I图线也可以求得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请写出小王同学所作图象的函数关系式。
现有一小灯泡,其U-I特性曲线如图(2)所示,若将此小灯泡接在上述干电池两端,小灯泡的实际功率是W。
在“研究回路中感应电动势大小与磁通量变化快慢的关系”实验中,得到E-1/Δt图线如图所示。从观察和分析该实验装置可看出,在实验中,因磁铁相对螺线管位置的变化都(选填“相同”或“不同”),从而实现了控制不变。
在得到实验数据之后,为了研究E与Δt的关系,可采用图像处理数据的方法,在直角坐标系中作E-1/Δt的关系图线,由图像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仅将线圈匝数变为原来3倍后重新做实验,在E-1/Δt画出实验图线。
如图所示为“用DIS(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研究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小车上安装的是位移传感器的__________部分。
在该实验中,应使钩码的质量______________小车的质量(填远大于、远小于或等于)。
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通过多次实验,得到的数据,画出图象,结果发现图象明显偏离直线。如果F不断增大,AB这一曲线不断延伸,那么加速度趋向值为。
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0、1、2、3、4、5、6共7个测量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测量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完成下面问题。
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
A.时间间隔 | B.加速度 | C.瞬时速度 | D.平均速度 |
根据纸带上各个测量点间的距离,某同学已将1、2、3、5点对应的时刻的瞬时速度进行计算,并填入表中,请你将4点对应的时刻的瞬时速度填入表中;(要求保留3位有效数字)
瞬时速度 |
v1 |
v2 |
v3 |
v4 |
v5 |
数值(m/s) |
0.165 |
0.214 |
0.263 |
0.363 |
在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
由图像求出小车的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