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小题。
题李凝幽居
贾 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
D.“过桥”句写回归路上所见,“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 |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
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联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上阻风宋琬
睡起无聊倚舵楼,瞿塘西望路悠悠。
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
【注】宋琬在顺康年间,因被人诬告曾两次下狱,释放后长期赋闲。康熙十一年,年近花甲的宋琬又被起任四川按察使,这首诗就是赴任途中所作。请简要分析“瞿塘西望路悠悠”一句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奇妙之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采桑子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谒金门李好古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注]李好古,南宋末年人,自称“江南客”,著有《碎锦词》。《采桑子》一词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它是通过哪两个典型意象表达出来的?
这两首词都写到了“燕归来”,但它们归来时面对的景象各有什么不同?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卖花声·雨花台
【清】朱彝尊①
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小长干接大长干2。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渔竿。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更无人处一凭栏。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
注:①朱彝尊,明末清初诗人,曾在明朝为官。②小长干、大长干:古代酒馆的别称。
(1)上片“潮打城还”运用了____手法,上片营造了的氛围。
(2)请结合全词,分析“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阅读下列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捣练子·夜如年
贺 铸
斜月下,北风前,万杵千砧捣欲穿。
不为捣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
(1)“斜月下,北风前”两句在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
(2)这首词刻画了怎样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登岳阳楼②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①乾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时作此诗。
②大历三年(768)冬,诗人自公安(今属湖北)到达岳阳(今属湖南)后所写的。
(1)李诗中“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人们普遍认为“雁引愁心去”要比“雁别秋江去”更好。请你把两句作简要比较,说说前句好在哪里。
(2)请结合诗人的经历和诗歌的内容,谈谈两首诗歌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