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图二所示的分别是根尖和叶芽的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内填数字,____上填文字):
(1)植物幼根的生长是通过图一中[ ]区细胞数量的增多和[ ]区细胞体积的增大实现的。
(2)植物枝条的叶和茎分别由图二中的[ ]和[ ]发育而来。
(3)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主要通过图一中[ ]区的细胞来吸收,再经茎中的 运输到植物的各个器官。
如图是成熟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对细胞有保护和支持作用的结构是[ ]
(2)水稻苗吸收含硅的无机盐多,而吸收含钙的无机盐少,主要是因为[ ] 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3)控制“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现象的物质存在于[ ]
(4)切洋葱时会闻到一种辣味,该物质存在于[ ] ___
(5)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6)因为有了[ ] __,植物才能制造有机物,成为生态系统中的。
9分)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根据图回答:
(1)该食物网中共有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是。
(2)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如果这个生态系统被有毒物质污染了,最后体内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是。
(3)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缺少、。
(4)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___ 、流动的。
(5)正常情况下,如果用图形表示兔数量的变化, ______图是正确的。
在一片水稻田的生态系统中,昆虫以水稻为食,青蛙以昆虫为食。三者的相互关系可以用图表示,图中各长方形的长度分别表示上述三种生物的数量,长方形越长,表示该生物的数量越多。请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各字母所表示的生物:A; B;C。
(2)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消费者是。
(3)如果大量捕食青蛙,该生态系统中数量会明显增加的生物是,明显减少的生物是。
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写完整。
(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2)作出假设: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
(3)制订实施探究的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薄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厚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_和__两种环境。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填: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明亮 |
0只 |
1只 |
2只 |
0只 |
2只 |
阴暗 |
10只 |
9只 |
8只 |
10只 |
8只 |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求平均值处理。
(5)结论: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阴暗的环境中生活。
根据下图和下表所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属于两栖纲的动物是________(填号码)。
(2)两栖纲的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等特征,说明原始的两栖类是从进化来的。
(3)两栖动物的成体能在陆地上生活,从空气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氧气,与这一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征是。
(4)爬行类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适应干旱的陆地生活的结构征。
(5)爬行动物与两栖类相比,在繁殖后代方面的主要不同是:和 .
类群 |
生活环境 |
体表 |
体温 |
呼吸 |
心脏结构 |
生殖 |
两栖纲动物 |
幼体在水中,成体在水中或陆上 |
裸露,能分泌粘液 |
变温 |
幼体用鳃,成体用肺(皮肤辅助) |
两心房一心室 |
体外受 精卵生 |
爬行纲动物 |
陆地 |
有角质鳞片或甲 |
变温 |
用肺呼吸 |
两心房一心室,心室有不完全的隔膜 |
体内受精,卵生,有卵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