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N、O、P、Q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前四周期元素.M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内层电子数的3倍;N的焰色反应呈黄色;O的氢化物是一种强酸,其浓溶液可与M、Q的化合物反应生成O的单质;P是一种金属元素,其基态原子中有6个未成对电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Q的名称为____________,P的基态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
(2)O的氢化物的沸点比其上一周期同族元素的氢化物低,是因为______________。
(3)M、O电负性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O的最高价含氧酸根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其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__。
(4)M、N形成的化合物的晶胞如图所示,该晶胞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其中M离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该晶体类型为______________。
(5)该晶胞的边长为a×10-10cm,则距离最近的M、N离子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 。
X、Y、Z、W、Q五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为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在周期表中Y与X、Z、Q相邻,Q与X最高能层上的电子数相同,W原子核外有七种不同能级的电子,且最高能级上没有未成对电子,W与X可形成W2X和WX两种化合物。
回答下列问题:
(1)X能与原子序数最小的元素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分子,该分子的电子式为。
(2)W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3)Z单质能溶于水,水液呈色,在其中通人Y的某种氧化物,溶液颜色褪去,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原因。
(4)Y、Z元素的第一电离能YZ(填“>”、“<”或“=”)。 X与地壳中含量第二的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所属的晶体类型为。
(5)已知X分别与元素碳、氮形成化合物有如下反应:
2CX(g)+X2(g)=2CX2(g) △H=—566.0kJ·mol-1
N2(g)+X2(g)="2NX(g)" △H=189.5kJ·mol-1
2NX(g)+X2(g)=2NX2(g) △H=—112.97kJ·mol-1
写出NX2与CX反应生成大气中存在的两种气态物质的热化学方程式:。
(6)Y与磷原子形成P4Y3分子,该分子中没有π键,且各原子最外层均已达8电子结构,则一个P4Y3分子中含有的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个数分别为个、个。
A、B、C是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三种常见化合物,每种物质所含元素种类均不超过三种,甲是单质。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
化合物D也是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D+3甲3A+2B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化合物A、B、C、D中所含元素完全相同的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填字母)。
(2)在常温下,A和B通过__________转化为C。该过程的能量转化关系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由C生成D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化合物C是人类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之一,它在血液中的正常含量是__________。
(5)目前化合物B在大气中含量呈上升趋势,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CH3—CH=CH2+HBr―→CH3—CHBr—CH3(主要产物),1 mol某芳香烃A充分燃烧后可以得到8 mol CO2和4 mol H2O。该烃A在不同条件下能发生如下所示的一系列变化。
(1)A的化学式:,A的结构简式:。
(2)上述反应中,①是_反应,⑥是反应。(填反应类型)
(3)写出C、D、E物质的结构简式:C,D,E。
(4)写出D→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有机物A可由葡萄糖发酵得到,也可从酸牛奶中提取。纯净的A为无色黏稠液体,易溶于水。为研究A的组成与结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
解释或实验结论 |
⑴称取A 9.0 g,升温使其汽化,测其密度是相同条件下H2的45倍。 |
试通过计算填空: ⑴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⑵将此9.0 g A在足量纯O2中充分燃烧,并使其产物依次缓缓通过浓硫酸、碱石灰,发现两者分别增重5.4 g和13.2 g |
⑵A的分子式为:。 |
⑶另取A 9.0 g,跟足量的NaHCO3粉末反应,生成2.24 L CO2(标准状况),若与足量金属钠反应则生成2.24 L H2(标准状况) |
⑶A中官能团的结构简式:、。 |
⑷A的核磁共振氢谱如下图:![]() |
⑷A中含有种氢原子 |
⑸综上所述,A的结构简式。A与浓H2SO4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六元环状物B,B的结构简式。 |
已知乙烯能发生以下转化:
(1)乙烯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化合物官能团的名称: D中含官能团名称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
(4)B与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