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丁分别是氢氧化钡溶液、氯化钾溶液、碳酸钠溶液、硝酸中的一种。已知甲和丙可以反应,甲和丁也可以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一定是氯化钾溶液 | B.甲一定是氢氧化钡溶液 |
C.丙不可能是碳酸钠溶液 | D.丁只能是硝酸 |
常温下,在10 mL 0.1 mol·L-1 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1 HCl溶液,溶液的pH逐渐降低,此时溶液中含碳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变化如图所示(CO2因逸出未画出,忽略因气体逸出引起的溶液体积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0.1 mol·L-1 Na2CO3溶液中:c(Na+)+c(H+)=c(CO)+c(HCO)+c(OH-) |
B.当溶液的pH为7时,溶液的总体积为20 mL |
C.在B点所示的溶液中,浓度最大的阳离子是Na+ |
D.在A点所示的溶液中:c(CO)=c(HCO)>c(H+)>c(OH-) |
相同温度下,容积相同的甲、乙、丙3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2SO2(g)+O2(g)2SO3(g);△H=-197kJ/mol。实验测得起始、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器 |
起始各物质的物质的量/mol |
达到平衡时体系能量的变化 |
|||
SO2 |
O2 |
SO3 |
Ar |
||
甲 |
2 |
1 |
0 |
0 |
放出热量:Q1 |
乙 |
1.8 |
0.9 |
0.2 |
0 |
放出热量:Q2 |
丙 |
1.8 |
0.9 |
0.2 |
0.1 |
放出热量:Q3 |
容器 |
起始各物质的物质的量/mol |
达到平衡时体系能量的变化 |
|||
SO2 |
O2 |
SO3 |
Ar |
||
甲 |
2 |
1 |
0 |
0 |
放出热量:Q1 |
乙 |
1.8 |
0.9 |
0.2 |
0 |
放出热量:Q2 |
丙 |
1.8 |
0.9 |
0.2 |
0.1 |
放出热量:Q3 |
A.若在上述条件下反应生成2molSO3(s)的反应热为△H1,则△H1>-197 kJ·mol-1
B.Q1=Q2=Q3="197" kJ
C.甲、乙、丙3个容器中反应的平衡常数不相等
D.达到平衡时,丙容器中SO2的体积分数最大
下列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时溶液中个离子浓度相等 |
B.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将促进溶解 |
C.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相等,且保持不变 |
D.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沉淀的速率和溶解的速率相等 |
室温下,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正确判断是
A.在pH=12的溶液中,K+、Cl-、AlO2-、NH4+可以大量共存 |
B.由0.1 mol/L一元碱HA溶液的pH=3, 可推知NaA溶液存在A- + H2O![]() |
C.由0.1 mol/L一元碱BOH溶液的pH=10,可推知BOH溶液存在BOH=B++OH- |
D.在pH=0的溶液中,Na+、NO3-、SO32-、K+可以大量共存 |
在一定体积pH=12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4溶液。当溶液中的Ba2+恰好完全沉淀时,溶液pH=11。若反应后溶液的体积等于Ba(OH)2溶液与NaHSO4溶液的体积之和,则Ba(OH)2溶液与NaHSO4溶液的体积比是
A.1∶9 | B.1∶1 | C.1∶2 | D.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