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一个 人不学“礼”、不懂“礼”,缺少社会礼仪知识和规范意识,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身。以“讲礼貌、懂礼仪、知礼节”为内容的“三礼”教育和青少年的发展息息相关。
(1)我们为什么要对人讲礼貌?(答出三个方面)
(2)对人讲礼貌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3)反思一下自己在与人交往中的行为举止,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列举两点即可)
情景一:八年级学生小中参加物理考试时,因一道题目没解出来,一怒之下就把试卷撕碎,离开了考场。
情景二:九年级学生小国在一次阶段考试中,把本属自己强项的化学考砸了,他难过地流下了眼泪。试卷发下来以后,他冷静分析原因,认真地把试卷重做了一遍。为了加深理解,他还在笔记本上记下了做错的题目和出错的原因,使这次失败的记录成为他鞭策自己的动力。
请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下列问题:
(1)以上两位同学各自对待挫折的方法和态度谁对谁错?为什么?
(2)假如生活中遇到了挫折,你打算怎样战胜它?
【解读全面小康】
2015年全国两会,主旋律是“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处于引领地位的战略目标,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1)请写出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时,你心目中的社会图景。
(2)请写出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必须实施哪些战略、国策?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每年12月4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九年级某班决定响应国家号召,开展相关活动。
(1)活动一:说一说联系所学宪法知识,说说国家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原因。
宪法赋予公民基本权利,但有权不能任性。备受关注的“秦火火”因诽谤、寻衅滋事罪,朝阳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3年,“秦火火”明知系捏造的事实,仍然在网上散布谣言,相关信息累计被转发4100余次。
(2)活动二:辩一辩 有同学认为,在网络上留言也有那么多规矩,这不是限制我们的权利吗?请运用《与法同行》的有关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辨析。
某同学上学迟到,值班老师与学生干部要求其在迟到登记簿上写明所在班级和姓名。该迟到学生为逃避班主任老师的批评而冒用其他同学姓名在迟到簿上签名。
(1)你怎样评价该迟到同学的行为?
(2)对此评价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没有iphone,你就out了”。近来,我区部分中学生中出现了一股“炫手机”风潮。然而,伴随社会上兜售个人私密信息的“叫卖声声”,我们的一些个人信息可能在“炫风”中被无形盗取。据一项调查显示,有80.5%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个人信息“肯定被泄露了。”
(1)遇到向你兜售别人私密信息时,你要吗?为什么?
(2)请就中学生如何维护个人信息安全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