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人借出访之机推销产品,为双方签署大单提供支持,是和平发展时代的一种国际惯例。李克强总理2014年五次出访签定近1400亿美元大单。其中“铁路单唱主角,中土集团获得的尼日利亚131亿美元铁路大单,刷新了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单体合同额最高记录;“能源单”金额高,其中英国石油公司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签署的液化天然气供应协议,达200亿美元。这表明我国
①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基本国策
②推进资本全球化,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③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互利合作
④发挥产业比较优势,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我国政府十分关注缩小城乡差距,连续九年将“三农”问题作为中央“一号文件”的头等大事,极大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提高了农民收入。这体现了
A.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 | B.我国尊重农民的政治权利 |
C.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 D.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历史上,我们的草原曾经如此葱郁茂盛。而今,曾经丰茂的草原退化成“风吹草低见沙梁。”据此回答问题:从“风吹草地见牛羊”到“ 风吹草低见沙梁”说明了
A.事物是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
B.物质是运动的,静止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
C.事物的运动变化具有相对性 |
D.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和人的意识无关 |
思古看今,草原专家如是说:“在草原效益中,生态效益是第一位的,其次是社会效益,第三才是经济效益。”草原专家的说法
A.只看到了生态效益,却忽视了经济效益 |
B.只是理论上的认识,在实践中是行不通的 |
C.告诉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 |
D.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但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
新事物战胜了旧事物是事物发生了
A.不显著的量变 | B.显著的现象的变化 |
C.根本性质的变化 | D.矛盾主次方面尚未转化的变动 |
“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这段话说明( )
A.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
B.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丰富认识、发展认识 |
C.人们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回到实践中去,为实践服务 |
D.人类不是为了实践而认识,而是为认识去实践 |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是因为()
A.实践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 |
B.实践是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 |
C.实践的主体、手段和对象都是客观的物质的东西 |
D.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