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说,我们要竭尽全力,坚决把民生底线兜住兜牢。他并指出,持续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立国之道,惟在富民。”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进步。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分析实现“坚决把民生底线兜住兜牢”的观点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共产党用改革开放的伟大宣示把中国带入一个崭新时代。35年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共产党又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对外开放,书写实现中国梦的新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伟大变革推动着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注:1978年商品零售政策性定价占97%,2012年则小于2%。
(1)概括表1反映的经济信息。结合表1分析表2体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理。
材料二:在叙利亚问题上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尊重叙利亚人民的选择,尊重叙利亚的主权;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叙内政,反对对叙动武,支持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叙利亚化学武器问题……。中国积极推动叙利亚危机的政治解决,体现了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2)结合材料二,运用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在叙利亚问题上怎样履行大国的责任。
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对于推动我国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储量巨大。但由于开发不科学,配置不合理等,我国的文化资源优势和文化产业发展都很不够,很多资产仍在沉睡。这就要求我们用耐心与巧心去唤醒和激活。
材料二: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善于把我国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必须遵循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科学开发利用文化资源。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就如何唤醒和激活传统文化资源提出你的建议。
(2)根据材料二,说明在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过程中如何处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结束到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召开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审议20件法律草案、修改法律10件,制定法律2件,作出8个法律解释;听取审议“一府两院”13个工作报告,检查4部法律实施情况,开展3次专题询问和4项专题调研。今年的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立法法》,赋予了地方更多的立法权。
材料二:为适应经济发展要求,两年来,我国在加强相关立法工作的同时,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简政放权,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放宽市场准入门槛,全国新登记市场主体大幅度增加,为引领经济新常态,促进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1)根据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我国政府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简政放权的哲学依据。
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平稳发展,产业升级势头初显,促进了社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平稳运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2014年我国软件产业占电子信息产业比重变化
注:2014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高于同期工业平均水平的3.9%,收入和利润高于同期工业平均水平的2.8%和17.6%。
材料二:我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采取财政贴息、加速折旧等措施,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设立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促进产业创新。
(1)揭示材料一所蕴含的经济信息。
(2)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材料二中我国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合理性。
(12分)
2014年7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车改的四大任务是:改革公务交通保障方式;合理确定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妥善安置司勤人员;公开规范处置公务用车。通过改革,切实实现公务出行便捷合理、交通费用节约可控、车辆管理规范透明、监督问责科学有效,基本形成符合国情的新型公务用车制度。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要进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