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歌谣涉及了哪些历史事件?(写出至少二个)
(2)材料二描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二中召开的什么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一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
(4)结合两则材料,今天我们在感念先贤的同时,还应传承他们的哪些精神?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化引领时代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其独具风格的文化魅力打动和影响世界。
(1)他生活在战国时期,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他是谁,其代表作是什么?
(2)思想的变革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具有思想解放性质的事件是什么?
(3)战国时期提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是哪位思想家?第一个专制主义封建王朝为了创立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4)青少年应该为促进文化大发展做贡献,作为中学生应如何待传统文化?

材料一: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材料二:汉武帝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
(1)材料一中的“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指的是什么历史现象? 材料一中的“致命的打击”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二反映了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一所反映的事件和材料二所反映的事件有什么共同的目的?
(3)汉武帝即位之初在政治上面临什么危机?他是如何化解的?

孔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获得世界人民的敬重。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摘自蔡志忠《孔子说,仁者的叮咛》
材料二孔子的政治活动失败了,而孔子的教育事业却留下一个绝大的影响。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主张?这一主张是孔子儒家思想哪一内容的具体体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在教育对象和教育方法两方面对教育事业留下了什么“绝大的影响”?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
材料二: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恨。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宗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之强。”
——李斯《谏逐客书》
请回答:
(1)从材料二看,商鞅变法符合哪家学派的观点?
(2)为什么“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恨”?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商鞅变法的作用是什么?
(4)你认为商鞅变法能够成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拓展探索:
中国圆明园学会原副会长,93岁高龄的著名建筑学家汪之力在目前举行的“纪念圆明园建园30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上”呼 吁应按照现行的规划,尽快恢复圆明园原有的山形水系和植物配置,并按原样重建总体十分之一的建筑物,用于展示“圆明园事件”、清朝的政治和文化以及中国的传统园林,让圆明园成为保护世界文化的特殊纪念地,让人们明白曾经失去了什么,增加爱国主义教育的直观感受。

(1)图片:是圆明园残迹,被毁坏是在什么时候?是谁将它毁坏?他们将其毁坏的目的是什么?
(2)请你根据材 料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圆明园重建的想法?(言之有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