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万急,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实现,举凡国际国内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蒋中正未寒(未寒即8月14日)
——1945年蒋介石给毛泽东的第一封电报
(2)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材料二“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毛泽东
(1)依据材料一:1945年国共两党进行了什么谈判?这次谈判最终达成了什么协定?
(2)依据材料二:毛泽东的这首诗描述了解放战争中的哪一场战役?这场战役解放军占领了哪座城市标志着国民党政府的垮台?
今年将是我国改革开放36周年。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18个农民摁手印群雕图二:大包干纪念馆
图三: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图四:上海浦东开发
(1)党的哪次会议确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这次会议上,中共确立了怎样的指导思想?
(2)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什么地方?图二反映的是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在农村推行的哪一政策?
(3)除了图三中提到的“深圳特区”外,还有哪些地区被设为经济特区,请你列举出其中的两个?
(4)我国现在形成了一个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请你谈谈对外开放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春天的故事》部分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请回答:
(1)“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中的“春天”指的是什么?
(2)“老人”是指哪位领导人?“画了一个圈”中的“圈”指哪些地方?
(3)“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中的“春天 ”是指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感知历史对比分析】
材料一如图
(1)如上图,从“1908 年”到“1912 年”,老百姓在国家中的身份、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l 分)
【再现历史深入理解】
材料二“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超来了。”——1949 年9 月21 日,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3)你怎样理解材料二所述“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含义?(l 分)
【总结历史升华情感】
(4)回顺历史,我们深深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试结合建国以来的具体史实,对这一观点加以论述说明。(2 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三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上述三则材料均选自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一 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列举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最少两项)
(2)材料二 是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 是哪一年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总路线?你如何评价这个总路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民自由而战,寻求真正的解放。女王的荣光。查理的断首,都镌刻着:“王在议会,法为习惯”的字样。 材料二:独立和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他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
材料三: 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材料四:革命的烈焰将国王推上了断送台,巍峨的凯旋门见证了拿破仑创造的奇迹……这个民族从不畏惧硝烟和战火,因为他们追求自由和民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查理的断首”指的什么事件?体现“王在议会,法为习惯”的重要文献是什么?“王在议会,法为习惯”标志着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与母邦兵戎相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出自什么文献?该文献的发表有什么意义?
(4)点燃材料四中“革命烈焰”是什么?材料四中被“推上断送台”的国王谁?
(5)结合材料说说,当时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